Go to contents

韓國的現實:出現32年來最大的出口增長,就業卻只增加了打工崗位

韓國的現實:出現32年來最大的出口增長,就業卻只增加了打工崗位

Posted June. 02, 2021 07:25   

Updated June. 02, 2021 07:25

한국어

韓國上個月的出口額為507.31億美元,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45.6%。據關稅廳數據,這是自1988年增加52.6%以來,32年零9個月來的最大增幅。據此,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當地時間5月31日時隔兩個月將今年韓國的經濟增長率預測值上調0.5個百分點至3.8%。但在雇用領域,卻只增加了“官方兼職”,作為經濟“腰部”的三四十多歲的人群的工作崗位持續減少。必須看到,核心勞動階層被排除在雇傭市場之外,這種結構性矛盾固化的可能性正在越來越大。

雖然出口額連續7個月增加,但連續兩個月增加率超過了40%還是歷史上第一次。半導體、汽車等主力產品正在取得超越基底效果的成果。這種增加趨勢應該也反映在雇傭指標上。但現實卻正相反。優質工作崗位減少,青壯年雇傭情況變壞了。根據企業評價企業“CEO得分”,今年第一季度309家大企業的正式員工數減少了11710名。4月份就業者小幅增加,但三四十多歲就業者的工作崗位卻減少,青年失業率也沒有出現改善的跡象。

但是,本應創造工作崗位的企業卻流向海外。據國會預算政策處統計,最近7年裏,在海外設立的法人超過2.2萬家,但返回國內的企業只有84家。韓國招牌企業在韓美首腦會談期間公布了向美國當地投資44萬億韓元的計劃。雖然這是根據全球戰略做出的決定,但也應該說,它不可避免地導致國內投資和工作崗位余力降低。

政府從2014年開始實施《調頭法》,讓已經進軍海外的企業重新回到國內。但是支持方案僅限於對國有土地的租賃提供便利,並發放部分補貼。在高水平的法人稅和勞動、環境規製依然如故的情況下,企業很難為了得到幾項支援而回國。據全經聯透露,在進軍海外的1000家銷售業績良好的企業中,有意返回國內的企業僅占3%。

根據監查院5月31日公布的《中長期財政管理製度運營實態》,雇傭保險的赤字在今後5年間將接近19萬億韓元。也就是說,失業補貼已經超出了可以承受的水平。盡管如此,政府卻不斷增加利用稅金創造的工作崗位,對創造雇用條件卻似乎漠不關心。在明年總統大選即將到來之際,政界內也很難討論工作崗位問題。如果能將“善心現金”的一半投入到創造工作崗位上,雇傭問題將會比現在有所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