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社論]急需對動搖國政的“委員會共和國”動手術

[社論]急需對動搖國政的“委員會共和國”動手術

Posted May. 28, 2005 03:00   

한국어

行淡島開發事業中最大的疑問是,總統諮詢東北亞時代委員會爲何介入其中。相當於諮詢機構的東北亞委不但以委員長的名義編寫了爲發行行淡島開發(株)海外債券所需的《政府支援意向書(推薦書)》,而且還與該公司簽署了事業合作諒解備忘錄(MOU)。

雖然在總統令的東北亞委規定中有審議(第2條)和協助申請(第12條)條款,但並沒有決定、執行相關條款。但東北亞委爲何還干涉外資引資等執行業務。這是明確的越權行爲。在此過程中,政府相關部門被排除在外。

東北亞時代委員長文正仁已離開了職位。但總統諮詢委的問題並非只局限于東北亞委。除憲法規定的獨立委員會以外,隸屬總統的委員會有23個。國家均衡發展委、政府革新地方分權委等諮詢委達到19個,規制改革委、腐敗防止委等行政委有4個。但在上屆政府末期,這樣的委員會只有18個,但現政府上臺後取消了其中5個委員會,並新設了10個委員會。問題在於,新設的諮詢委都是通過總統令設立的。由於不是根據法律設立的組織,都按照總統獨斷的想法運作。所以,以總統的力量爲背景濫用權力的可能性很大。

很多人指出,各種總統諮詢委儼然以“淩駕於內閣之上的內閣”,干涉國家政策的決定,動搖了相關部門的地位。去年被判違憲的首都遷移計劃、遭到國民強烈反對的房地産相關政策都是總統諮詢委決定的。

我們承認,爲了幫助總統開發中長期國政課題,不能沒有委員會。但委員會數量應限制在一定範圍內,如果臃腫至被人稱爲“委員會共和國”的地步,問題就很嚴重了。實際上,總統諮詢委的人員從金大中政府末期的300多人猛增爲500多人,僅相關預算每年就需要700億~800億韓元。

有人指出,大多數諮詢委議員因具有與總統同樣的想法而被選拔,其中,很多委員是沒有專業性和工作經驗的“專業理論家和行政業務人員”。如果爲收集不同的意見而成立的委員會只聽取單方面的意見,就不可能不發生問題。

但在這種現狀下,沒有一個可有效牽制和監視總統所屬委員會的制度。在國會的要求下,監查院在今年春天對這些委員會的運作及預算執行情況展開了特別監查。但這只不過是裝裝樣子而已。因爲,監查院並沒有回答爲何需要如此多的委員會、委員人數是否正好、有沒有不合格的委員、預算是多是少,執行過程中有沒有浪費等主要疑問。

公職社會也對總統委員會抱有強烈的不滿。部門有關人士抱怨說,主要政策都是委員會以“發展藍圖”爲名制定,但一旦出問題,挨駡的卻是部門。有人諷刺說:“政府中央大廈和青瓦台周圍都是委員會辦公室。如果這麽多的委員會都努力工作,部門公務員還有什麽用?”

有人說,雖然各部門、學界、在野黨多次建議對委員會進行整理,但青瓦台對此置之不理。盧武鉉總統在去年年底曾表示:“都說韓國是委員會共和國,這句話很對。但爲了摧毀部門之間的壁壘,制定統一的政策,不能沒有委員會。”但試問有多少國民相信,這麽多的委員會爲制定統一的政策和增加國家和國民的利益做出了貢獻。

《美國聯邦諮詢委員會法》規定,只有在設立必要性形成廣泛的共識時,才能新設諮詢委。諮詢委的功能也被嚴格限制爲“諮詢”,並明文規定不允許超越這一功能。

文正仁辭職並不代表總統諮詢委越權問題已得到解決。最好是本著“選擇和集中”的原則,除必要的委員會以外,取消併合並其他委員會。而且國務委員也應對自己負責的業務具備信念,這樣才與總統強調的分權精神相符合。我們普遍認爲,如果按照目前的現狀,委員會有可能製造第2、第3個“行淡島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