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選舉季節,沒有比健康保險更好的錢袋子了。因爲這直接關係到醫療費和健康等國民最敏感的話題。政治家承諾擴大支出,選民則投出選票。
這次是護理費。共同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李在明和國民力量黨總統候選人金文洙爭先恐後地承諾適用護理費健康保險。把上了年紀的父母送到療養醫院,承擔護理負擔,對任何人都不是別人的事。反應立竿見影也是因爲這個原因。“用我繳納的健康保險費支付父母看護費”的合理邏輯使政界和選民都很合理。
如果想將健康保險作爲“孝道手段”,至少應該同時提出財源籌措和責任分擔的設計。如果不考慮這些,只提出善心性公約,擴大健康保險保障性,那就不是令人高興的承諾,而是侵蝕未來的掠奪。
護理費適用健康保險公約的最大問題是沒有考慮可持續性。預計明年健康保險將出現3000億韓元左右的赤字。預計到2028年,年赤字額將超過1.6萬億韓元,累計公積金也將見底。療養醫院患者的重症度分爲5個階段,即使只在最嚴重的1-3階段適用健康保險,每年至少也要追加15萬億韓元。如此一來,國民年金將在2064年枯竭的憂慮就成了奢侈。
政治家們每次選舉時都會打出擴大健康保險支出的牌是有理由的。首先通過增加優惠來獲得選票,如果財政出現漏洞,到時候再提高健康保險費即可。健康保險費上調與增稅不同,不需要修改法律,因此不用越過國會的門檻。政府只要適當調整費率即可。如果覺得支持率會下降,就推給下屆政權就可以了。政治責任變得模糊,選票則會到手。還有比這更甜蜜的誘惑嗎?
歷代政權無論是保守還是進步,都未能避開這一誘惑。朴槿惠政府針對老年人把種牙和假牙納入醫保。文在寅政府以“文在寅醫改”的名義,將高級病房費、核磁共振成像等非醫保項目大舉納入醫保範圍。這是典型的健康保險民粹主義。尹錫悅政府聲稱要解決醫政矛盾,推進醫療費調整等遲來的改革,給健康保險財政帶來了巨大的負擔。輕率的改革產生了更嚴重的民粹主義。
因此,本應用在真正需要的地方的健康保險財政正在揮霍殆盡。擴大對生命攸關的重症疾病、小兒癌症、稀有病患者的補助屢屢被冷落。因爲它不能成爲票數。隨着擴大必需領域的支援原地踏步,受挫的胸部外科醫生將開設脫髮門診。相反,像核磁共振、種牙、假牙等非特定多數人可以享受一點優惠的項目,以萬億韓元爲單位的支出卻大增。
在進入超高齡社會的今天,醫療和照顧的需求增長得更快。去年健康保險支出的40%以上集中在65歲以上的高齡層。長期療養保險支出在短短5年內翻了一番。相反,支撐健康保險財政的可生產人口(15-64歲)呈減少趨勢。由於潛在增長率放緩,國民收入也停滯不前。這是以收入對比計算的健康保險費派很難擴大的原因。
健康保險不能再成爲好欺負的政治家錢袋。像現在這樣將財政苦惱拋在腦後,只增加優惠的方式近乎掠奪。如果因善心性政策導致健康保險財政枯竭,責任將原封不動地由未來一代承擔。以這樣的結構,健康保險的生存本身就會受到威脅。沒有數字計算的政治、逃避責任的政策要堅持到什麼時候?
熱門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