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大西洋同盟的終結,加劇的印太軍備競賽

Posted March. 21, 2025 08:22   

Updated March. 21, 2025 08:22

한국어

澳大利亞副總理兼國防部長理查德·馬爾斯當地時間2月7日在美國華盛頓會見了美國國防部長赫格塞思。澳大利亞2021年9月與美國和英國簽署安全聯盟“奧庫斯”(美英澳三邊安全夥伴關系)協議,決定最多購買5艘美國產核動力潛艇。由此,馬爾斯此訪中支付了決定給美國的30億美元(約4.5萬億韓元)中的5億美元(約7500億韓元)。

簽署奧庫斯時,美澳領導人是前總統拜登、前總理斯莫裏森。如今美國總統換成了特朗普,澳大利亞總理換成阿爾巴尼斯,盡管政權交替,兩國軍事合作依然堅定不移地推進。牽制中國的共同目標非常堅定。

二戰結束後維持了80年的美國和西歐的“大西洋同盟”,以特朗普再次執政和烏克蘭戰爭為契機,正在進入一種解體程序。特朗普在烏克蘭戰爭的終戰談判過程中,與西歐的長期敵國俄羅斯關系密切,比執政第一期更強烈地要求歐洲增加防衛費。

歐洲也高呼“安保自強”,與美國保持距離。雙方懷著在世界大戰中一起打敗納粹德國的極權主義、戰後蘇聯共產主義的自豪感,團結在了一起。但是,曾經在“金錢”和“力量”理論面前堅固的同盟,正在面臨消失在歷史中的危機。

其影響也在波及印度太平洋。美國之所以從歐洲抽身,是為了集中精力與中國展開霸權競爭。中國也表示要對抗這樣的美國,寸步不讓。區域內主要國家也熱衷於加強軍事力量。

首先,致力牽制中國不亞於美、澳的日本試圖加入奧庫斯。日本去年10月在澳大利亞舉行的奧庫斯三國海上演習時,作為觀察員參加了演習。前首相麻生太郎幹脆提議“在奧庫斯加上‘日本’(JAPAN),使其成為‘日奧庫斯(JAUKUS)’。”

臺灣18日也表示,將把國防預算從國內生產總值的2.5%增加到3%。今年夏天舉行年度“漢光”軍事演習時,幹脆假設中國2027年入侵,進行應對。據《中國時報》等臺灣媒體報道,這是臺灣首次明確“2027年”的具體時間,防範中國的軍事威脅。

在南中國海與中國鬧矛盾的菲律賓也在加強與美、日的軍事合作。三國首腦去年4月在美國華盛頓舉行史上首次面對面會談,今年1月也舉行了在線會晤。

對此,中國也於5日將今年的國防預算定為1.78萬億元人民幣(約356.5萬億韓元),比一年前增加7.2%。這比習近平主席執政第一年的2013年的7200億元(約144.2萬億韓元)翻了一番還多。

看到印太主要國家的這一舉動,更增對處於領導能力空白的韓國情況的擔憂。現在是各自生存和增強軍備成為“新常態”的時代。韓國的安保正在漂無定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