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地區政策消失,6月1日地方選舉成為“非好感”總統選舉的延長戰

地區政策消失,6月1日地方選舉成為“非好感”總統選舉的延長戰

Posted May. 13, 2022 07:47   

Updated May. 13, 2022 07:47

한국어

  6月1日地方選舉參選者的候選人登記工作從昨天開始,為期兩天。在此次選舉中,將選出17個廣域團體長和226個基礎團體長、廣域、基礎議員。此外,還將實施沒有政黨公推的17個市道教育監的選舉和7個選區國會議員的補缺選舉。從19日開始,為期13天的正式選舉運動將正式拉開帷幕。

 地方選舉近在眼前,但據說在現場卻看不到“地方”。雖然參加選舉的候選人提出了拯救地區經濟的種種公約,但選民們卻表現出冷淡的反應。據輿論調查,對於總管教育行政的市道教育監選舉,回答“不關心”的人超過壹半。選舉似乎正在走向拋開參選候選人的方方面面和地方政策公約進行投票的“摸黑選舉”。

 在地方選舉即將到來之際,總統尹錫悅和共同民主黨常任顧問李在明站在前面,這不能不說是壹種遺憾。尹錫悅在當選總統後進行地方巡回時,所到之處都與國民力量黨團體長候選人同行。這無異於是要求選出“有實力的執政黨候選人”的選舉支援遊說。雖說《選舉法》中沒有明文規定當選總統的中立義務,但當選總統應該克制引起介入選舉疑惑的行為。

 李在明顧問在大選失敗兩個月後突然登場,也是為了在此次地方選舉中聚集大選支持層。即使以0.73%的差距惜敗,在沒有充分考慮大選失敗責任的情況下出現這種態度也是不可取的。更何況,他選擇有政治基礎的城南盆唐甲,而去參加沒有任何緣分的仁川桂陽補缺選舉,似乎也沒有名分。

 在此前大選中激烈競爭的尹錫悅總統和李在明顧問再次展開對決,無異是壹場大選延長戰。這是地方選舉後為了掌握政局主導權而展開的懸崖對峙。拋開選舉的勝負不說,很多人擔心此次選舉將成為歷屆“非好感”大選的翻版。

建立草根民主的民選地方自治時代已經開啟了27年。期間雖然經過了7次地方選舉,但是像這次壹樣選舉意義褪色的情況很少。即使不能完全排除行使公推權的中央政治的影響力,也要最大限度地發揮地方政治的固有領域。如果地方行政淪落為中央政治的代理戰舞臺,就無法期待能夠實際改善地區居民生活的可取的政策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