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5年內製造業雇傭減少18萬」……產業活力逐漸衰退

「5年內製造業雇傭減少18萬」……產業活力逐漸衰退

Posted January. 25, 2022 08:04   

Updated January. 25, 2022 08:04

한국어

  全國經濟人聯合會昨天表示,2015年以來的5年間,韓國製造企業的國內雇傭減少了18萬人。相反,海外雇傭卻增加了42萬名以上。也就是說,受造船和汽車產業結構調整的影響,國內招聘減少;相反,由於海外投資增加,當地雇用增加,導致人力流失加劇。考慮到同期美國、日本、德國在本國製造業就業人數增加了3%以上,韓國製造業創造工作崗位的能力有所退步。

 另外,據韓國經營者總協會當天提出的「求職者觀念調查」,每10名青年求職者中有4名選擇了公共機關和公務員領域。作為就業時的最優先考慮事項,一半以上受訪者回答工資及福利水平和工作與生活平衡,而回答「成長可能性和展望」的人僅占12.5%。在製造業雇傭基礎崩潰的情況下,青年們喪失了挑戰精神和前景,產業的活力正在消失。

 從企業的立場來看,為了方便采購零部件、輕松攻占消費市場,進軍海外、增加當地雇傭是不可避免的。但是,製造業強國改善企業環境、引導本國企業回歸的「回流」政策,不斷強化在本國的工作崗位創造力。僅在美國,以2010年製造業增強法為代表的奧巴馬政府加強製造業競爭力的基調就延續到了特朗普和拜登政府。去年回到美國的1300家掉頭企業創造了13.8萬個工作崗位,這是中長期政策的結果。相反,去年掉頭回到韓國的企業只有26家,仍然微不足道。由於高昂的人工費和低生產效率,唯獨韓國落後於通過加強製造業競爭力來擴大工作崗位的全球趨勢。

 製造業既是優良工作崗位的源泉,也是提高一個國家增長潛力的核心領域,但在激烈的全球戰場上一旦落伍,就很難恢復競爭力。歷屆政府從就業津貼等直接支援政策開始,到加強職業培訓等就業政策,都未能徹底改善青年失業問題,也是因為一直回避強化製造業競爭力的核心課題。僅憑減免稅金和租賃費的政策,很難挽回流失到海外的工作崗位。政府和政界應該把加強勞動靈活性和安全性的勞動改革和改善國內投資條件的工作作為首要課題來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