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利銀行向C&集團發放的2274億韓元貸款,大部分都是2007年3月至2008年6月期間朴海春任友利銀行行長時發放的。2007年3月,龍山站區開發會長朴海春被任命為友利銀行行長。同年,其弟朴澤春從C&重工業副社長提拔為社長。當時,C&集團陷入了嚴重的資金難。因此,有人懷疑,C&集團為了從友利銀行得到貸款而將樸海春的弟弟任命為社長。
外匯危機後,投入到友利銀行的多達12.7663兆韓元的官方資金,連一般都沒有收回。友利銀行的大股東無法認同其向C&集團發放巨額的貸款。即使朴行長沒有收受錢財,作為金融人士,也存在著倫理上的問題。作為主要交易銀行的行長,朴海春應當阻止C&集團提拔其第,或者應該做更加縝密的貸款審查。
政府所有的銀行要接受監查院的監查,而金融監督院只負責監督。可是,監查院和金融監督院卻未能及時發現問題,讓人費解。這不免讓人疑惑,是不是政治圈對此施加了壓力。2008年9月,李明博政府執政之後,監查院曾對友利銀行進行監查,但最終卻不了了之。這與初入仕途的監查員被選為友利銀行的監查委員,不無關係。如此一來,就有人要說,為什麼當時沒什麼問題,現在卻又要展開調查。
外匯危機後,經營不善的銀行紛紛支付巨額的諮詢費用,對不良的貸款系統進行了改革。這是為了防止經營不良的大企業因隨意發放貸款而倒閉,所採取的措施。但是,從友利銀行的C&集團貸款看來,期間銀行的貸款系統改革,只不過是虛有其表罷了。
除了C&集團貸款之外,朴行長還投資了友利銀行的派生商品,造成4000億韓元損失。對此,金融監督院進行了事後管理問責,朴行長收到了注意警告。即使政權更替,朴行長仍當上了國民年金管理公團的理事長。在收到金融監督院的警告,辭去理事長一職後,朴海春於今年6月擔任地方選舉大國家党忠清南道知事候選人,並最終落選。之後,便當上了龍山站區開發會長。朴行長玄乎的出人頭地“雜技”似乎也已抵至終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