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社論] 震驚世界的海地大地震

Posted January. 15, 2010 08:09   

한국어

海地地震的最多死亡人數將達到10萬名,是一場大災難、大慘劇。地震現場充滿了極度的恐懼和痛苦。很多人死亡或受傷,總統府等有關公署都被破壞,財產損失巨大。

人口892萬的海地人均國內生產總值(GDP)只有380美元,屬於世界貧困國家。 地震損失巨大, 再加上本來就不充分的社會基礎設施全部被破壞,連正確的統計也非常困難,用自身的能力根本無法進行重建工作。為了不讓海地國民陷入絕望,國際社會需要以人道主義精神伸出援助之手。

我國在1962年與海地建立了外交關係,在1992年撤離大使館後編入駐多明尼加韓國大使館管轄內。目前在海地的僑胞包括臨時停留人員在內有70多名,去年與韓國的交易量也只有2250萬美元。 但是我們不能對因大災難陷入危機的海地國民視而不見。

韓國之所以能克服6•25戰爭這一大災難就是因為友邦軍事和物資等的援助。我們在戰後重建和成為世界10大經濟強國的過程中也受到了發達國家的很多援助。去年韓國作為有落後經歷的國家,首次進入了經濟合作開發機構(OECD)開發援助委員會(DAC),從接受國際社會援助的國家成為了機遇援助的國家。 韓國國際合作團(KOICA)用多種方式支援中南美和亞洲、非洲等的落後國家,正在宣揚著我國國威。

政府正在考慮給海地100萬美元支援的方案。 大韓紅十字會也支援了1億韓元的緊急救助資金,在美僑胞也計畫參加救助活動。但是總覺得100萬美元的救助品相對韓國的國家威信來說有點不足。 希望企業和民間也積極參加救助海地的活動。幫助處於災難中卻不能自救的國家是接受過國際社會幫助的我們的道德性義務和該盡的責任。 向海地提供印有太極標誌的醫藥品和糧食、派遣救助隊和志願者也是一條提高韓國國家形象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