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韓國企業:“挑戰納斯達克辛酸史”

Posted June. 04, 2008 03:01   

該項有關人員指出:“在納斯達克上市初期,確實得到盈利1300億韓元等正面效果,但隨著IT產業泡沫化的消退,企業業績的下降,導致與其的交易量開始急速下降。”

起初可以代表韓國的合資公司大張旗鼓加入納斯納克,但最近又開始接二連三地退出,這些都在表明合資企業正開始衰落。

○與上漲初期相比,大部分股市開始急劇下跌。

本月3日,據韓國證券期貨交易所與政權預托決濟院調查,目前經納斯達克上市的韓國國內企業有,包括未來產業的Webzen,G Market, Gravity,Pixelplus等5家。Hanaro電信,Thrunet,E—machines, Widerthan等企業雖經納斯達克上市,但都接二連三退出。

進入納斯達克之後,如果有項目連續30天股票上漲價格不到1美元;流動股票不到50萬股;流動股票市場家總額不足100萬美元;擁有100股以上的股東不到300人,將被退出。

Hanaro電信的有關人員指出:“在去年六月終止上市,當時,一整天可以進行交易的股票只有幾千股,上漲與否並沒有多大意義。”加上必須要加入美方的保險,通過律師,會計師做英文上市公文等有關上市的各種花銷,每年加起來高達10億韓元,這些對韓方造成了不小的經濟負擔。2000年,當時股票上市的價格是15美元左右,卻在去年跌到了10美元。

現今上市的企業,也在孤軍奮戰。

Hana代投證券指出:把本月2日作為縱價標準,與上漲日相比,漲價的企業只有G Market(15.1美元→25.2美元)。而Gravity(12.59→1.46),Webzen(6→3.42),Pixelplus(32.04→1.86)等公司的股票都跌到原來的一半或者跌到約1美元。

像這樣,通過納斯達克上市的企業正在孤軍奮戰的主要原因有,IT產業的泡沫化消退後,各企業找不到新的收入來源。

未來產業在2005年(19億元)與2007年(17億韓元)確實得到了盈利,而在2004年(-72億韓元)與2006年(-130億韓元)卻得到了大規模的盈虧。

○ Hedge fund的經營者斥責經營陣容

上市納斯達克的企業,會因韓國與美國投資現狀的差異,碰到預料之外的困難。

Gravity於2005年,實際收入因比總公司方面提出的預想金額低,致使股票大肆跌價。對此,不少投資人進行了集體訴訟,因此,在去年12月,由Gravity總公司方面拿出50億韓元與投資方進行和解。2006年,因Hedge fund的經營人對經營業績提出不滿,召開臨時董事會議指責經營方。

Gravity有關人員透露:“公司每年要花去10億韓元的上漲維持費用,但每天的交易量只能達到整個股市的0.01%,股票價格也在躊躇不前,所以公司正在考慮是否要繼續花去這些費用來維持上漲。”

○“進入海外證券市場,一定要認真計算其效率”

與進入納斯達克的企業相比,在紐約證券交易所(NYSE)上市的企業比較善戰。

目前經NYSE上市的韓國企業共有8家,拿1994年上市的POSCO來說,最初其股票的價格為37.25美元,於本月2日上漲到139美元。

像新韓金融集團(31.4美元→99.04美元)與Woori金融集團(16.25→55.26),LG Display(14.05→21.54),SK電信(13.84→22.22),國民銀行(25.74→61.8)等公司的股票價格與上市初期相比也上升不少。

與上市日相比,股票價格跌落的公司只有KT(27.56→22.33)與韓國電力公司(19.63→15.86)兩家。上市專家建議,進入海外證券市場時,一定要算准隨之而來的利害損失關係。



孫曉林 李智研 aryssong@donga.com chance@dong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