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日下午,金基德導演的新作《時間》試映會在首爾鍾路區一家劇院舉行。金基德戴著黑色墨鏡出席。他說,“這是因爲看著認識的人說不出話。”
試映會上他語出驚人,說:“在韓國不會再上映我的電影。”從去年開始,金基德從沒有在國內媒體上亮過相。當天,他仿佛下定決心一樣吐露了委屈的心情。前年在威尼斯電影節上讓他榮獲最佳導演獎的《空房子》觀衆人數只有9.5萬人。去年上映的《弓》只有1400人觀看。如果這次不是發行藝術片的電影公司“Sponge”,險些只能通過在海外發行的DVD才能欣賞《時間》。
雖然想進一步瞭解金基德導演的心情,但他拒絕接受採訪。和他一起工作的製片人姜英求說:“雖然他不是非常重視票房的導演,但誰不希望自己的作品能賣座。這是在對整個韓國電影界表示遺憾。”
當天,憑藉《怪物》高歌猛進的奉俊昊導演在接受廣播電臺的採訪時說:“《怪物》在全國1600多家電影院中佔領600家電影院。這是只有韓國存在的獨特的現象。要採取能保護不同類型的少數電影的‘少數配額’措施。”
無論是作者主義藝術片導演,還是作品賣座的導演,都對小電影喪失立足之地表示憂慮。
我們不能只怪發行商和電影院。電影院爲了賺錢上映電影。我們不能爲了藝術片的發展,明知不會有觀衆也強求電影院上映藝術片。
國內電影界爲阻止減少國產影片配額提出的理由之一是,針對以數量取勝的好萊塢電影,要保留文化多樣性。但對藝術片來說,國內大型發行商和好萊塢半斤八兩。如果沒有美國二流職業聯賽,也不會有美國職棒聯盟。正如奉俊昊導演說的,我國應制定給小電影上映機會的保護裝置,以確保“我國文化多樣性”。
金基德說,希望《時間》的觀衆人數能達到20萬人。該片作爲捷克卡羅維發利電影界的揭幕作,在當地獲得良好的反應。他的願望能否實現,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蔡智榮 yourcat@dong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