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總理安格拉•默克爾上任已經滿3個月。在這短短的時間裏,德國企業人士的鬥志明顯開始回升。對7000個主要企業進行調查後得出的2月企業景氣核查指數高達103.3,達到了自1991年後14年以來的最高值。指數超過了100就意味著樂觀論要比悲觀論佔優勢。企業人士迅速對默克爾的親企業政策做出了反應。
因此,德國經濟正在恢復活力。預計,今年電子産業的設備投資有望增加5%等,製造業的投資將充滿活力,經濟增長率預測值也被上調至2%左右,達到2000年以後的最高預測值。在對企業放寬限制、勞動市場靈活化、公共部門民營化等方面,默克爾政府顯得尤爲積極。對於曾經因公平和分配、限制和勞動權保護而達到窒息境地的企業來說,這真是打開活路的好政策。
而韓國銀行對國內2900多家公司進行調查後得到的2月企業景氣核查指數近達92。自盧武鉉政權執政後的36個月裏,景氣指數從未超過100。因爲,在盧武鉉政權的反市場政策、政治界和市民團體的反企業輿論壓迫下,企業人士喪失了鬥志。企業在水深火熱中飽受煎熬,這樣的政治社會環境中無法激起投資欲望。國家政權使企業喪失了鬥志,但卻若無其事地稱“沒有那樣的事”,在這種態度下,很多企業已經完全氣餒。其結果就是盧武鉉政府上臺3年內的低增長率和高失業率,中産層崩潰,貧困層擴大。
最近,韓元升值和原材料困難導致出口産業的利潤大幅縮減。因此,對景氣恢復持樂觀態度的人們也開始動搖。如果出口競爭力下降的企業爲了生存加快步伐將工廠轉移到海外,那麽創造工作崗位、恢復民間消費將變得進一步艱難。多數國民不支援盧武鉉政權的原因之一就是感受到的經濟情況與政府宣傳的大相徑庭。然而,盧武鉉政權卻將經濟置於腦後,一心專注於選舉。這就是迎來3周年的盧政權的真實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