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窮則無後”的嘲諷……“生孩子的決心”應該變得簡單

“窮則無後”的嘲諷……“生孩子的決心”應該變得簡單

Posted January. 09, 2024 08:04   

Updated January. 09, 2024 08:04

한국어

據悉,2022年0.78的韓國總和生育率到2023年可能降至0.6左右。這還不到維持人口的最低出生率(2.1)的三分之壹。出生率連續創歷史新低雖然不是近來壹兩天的事情,但依然令人恐怖。

政府也許是迫在眉睫,也出臺了各種政策。如果父母給結婚的子女財產,最多免除1.5億韓元的贈與稅,並提高育兒休職工資。此外不僅有新生兒特別供應,還出臺了新生兒特例貸款。

這樣的政策會有效果嗎?如果看看走與韓國相似道路的日本,壹定程度上會得出答案。家庭社會學研究者、中央大學教授山田正宏認為,日本的低出生對策是以“城市正式職工青年”為對象的,因此失敗。20世紀90年代以後,日本特有的終身雇傭逐漸消失,“收入不穩定的青年男性”大量增加。如果女性的雇傭水平與男性相似,還可以分擔經濟負擔,但地方上的性別雇傭差距很大。也就是說,女性無法解決經濟問題的情況更多。結果,地方上認為,即使結婚,情況也不會好轉,也不可能給子女提供好的環境。這是雇傭不穩定的地方青年們放棄生育的背景。但是育兒休假或保育支援等政策,也是只有已有穩定收入、享受多種基礎設施的城市青年才能享受優惠的政策。

韓國沒在犯類似的錯誤嗎?

首先,對新婚房資金的贈與稅擔憂只適用於從父母那裏繼承資產的人。連公共銷售住宅在首都圈也要價數億韓元,如果不在保障穩定收入的工作單位上班,特例貸款也是遙遠國度的事情。在中小企業上班的青年上班族,問題不是休假時的工資,而是仍然難以使用育兒休假。

不久前,在網絡社交網絡服務中,“貧窮就不應該生孩子”的主張曾引起爭議。也就是說,如果貧窮,就不能給孩子提供必要的好環境,最終連想要孩子都沒有嘗試過,就會變得不幸。也就是說,不要讓不能好好撫養的孩子“被生下來”。

提出這壹主張的人所說的“好環境”是這樣的。父母能提供支持,孩子可以上補習班,買玩具,偶爾出去吃烤肉,長大後不用打零工,還可以去海外旅行,享受大學生活。那麽,如果每年投入數十萬億韓元的低出生預算,是不是完全可以解決這種願望呢?

低出生問題最終要得到解決,需要誰都能輕易下定決心生孩子。無論是收入少,還是外國勞工,還是獨自撫養孩子的單親父母,都必須能夠想象到今後能和自己的孩子幸福地生活。希望政府記住,這才是新生兒特例貸款或免除新婚夫婦贈與稅等政策的最終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