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烏克蘭,與漠不關心的戰爭

Posted November. 23, 2023 07:58   

Updated November. 23, 2023 07:58

한국어

烏克蘭軍隊上周在南部戰線上面對俄羅斯軍隊,取得了雖小但重要的進展。有消息稱,他們越過激烈的交戰警戒線德尼普羅河,向東進軍,趕走俄羅斯軍隊,確保了橋頭堡。這是烏克蘭軍隊最近取得的最明顯的成果,也堪稱是向美國和西方主張戰爭悲觀論過於草率的寶貴勝利。

但是,從6月初起持續5個多月的烏克蘭軍隊大反擊作戰進展緩慢,成果甚微。反擊作戰以來,烏克蘭雖然奪回了俄羅斯占領的幾個村莊,但總體上雙方戰線幾乎沒有變化。雖然西方推遲武器支援也是原因之壹,但大部分評價認為“超出期待,事實上已經失敗”。

烏克蘭的目標是恢復包括俄羅斯2014年吞並的克裏米亞半島在內的此前失去的所有領土,但連以雷區、戰壕、艦艇、要塞等層層堆積的俄羅斯軍隊防線也未能突破。最近連烏軍總司令都把這種情況比喻為第壹次世界大戰的膠著局面,並表示“似乎找不到突破口”,與澤連斯基總統發生了矛盾。

現在,這壹反擊作戰也快到了季節的懸崖邊。烏克蘭已進入黑土地帶進入變成泥潭的秋雨期,如果接著又迎來嚴冬寒冷,這場戰爭只能從攻勢轉變為防守。雖然雙方利用無人機進行遠程轟炸,但短期內“泥濘將軍”和“冬將軍”肆虐,很難期待戰線的變化。澤連斯基最近也不無焦躁地表示:“時間所剩無幾。需要迅速行動。”

事實上,烏克蘭面臨的更大的戰爭是與國際社會的漠不關心的鬥爭。中東的以色列-哈馬斯紛爭把烏克蘭戰爭拋在了腦後。截至10月初,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道的烏克蘭戰爭新聞約占總數的8%,但在哈馬斯10月7日發動突襲後驟降至1%以下。隨著烏克蘭戰爭從頭條上消失,西方世界特別是美國,對烏克蘭戰爭的疲勞感進壹步增大。

西方外交家和智庫公然主張烏克蘭現在應該修改戰略。他們認為,反擊作戰的寒酸成果證明,恢復失地的戰爭目標在近期內很難實現,因此應該放棄現在的高強度攻勢戰略,與停戰協商壹起轉換為長期防禦戰態勢。

美國外交協會名譽會長理查德·哈斯最近在《外交事務》投稿中寫道:“現在應該制定可能實現的目標,並與其手段壹起實現戰略均衡。”在美國國內圍繞“無底洞”式的烏克蘭援助爭議愈演愈烈、歐洲部分國家也出現動搖的情況下,這是在勸告美國不要走入“止損的死胡同”之前,盡快改變戰略。

國家的生存戰略不能只是充滿了意誌和目標。必須以自己的力量和可動員的外部支援以及與對方嚴正的角力為基礎,采取冷靜的戰略。向烏克蘭做出這種現實性的選擇後,西方要求以民主主義和經濟繁榮來約定最終勝利的壓力會越來越大。對於韓國來說,拿到苦藥的烏克蘭的處境並不像是別人的事情。因為韓國在70多年前的韓國戰爭期間,曾面臨過不情願的停戰談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