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在今年的高考中利用手机的作弊行为广泛存在于全国各地的事实通过警方被确认之后,此前只是以传闻流传的“替考”的真面目也在逐渐浮出了水面。
替考事件说明,不仅是考试监督,从接收应试志愿书的阶段开始教育当局对基本的身份确认也极为疏忽,预计对整个考试管理监督谴责舆论将更加强烈。
▽“替考也有可能超过100名”:日前,汉城警察厅透露,在向教育厅个别提交应试志愿书的6823名复读生中,27人在应试志愿书上的照片和居民身份证照片不同。汉城地方警察厅宣布:“2日结束确认工作后,应该能看出大体上的轮廓。”
警方从在汉城有27名被揭发的事实来推断,假定类似的替考比率的情况下,推算全国可能存在100件以上的替考行为。
除了汉城警察厅之外,全国的地方警察厅也为了确认替考者,针对向地区教育厅直提交志愿书的复读生及检定考试出身者的高考志愿书和居民登录原件的照片进行对照的工作。
▽专门中间人被揭发:警方认为替考要花很多费用,学生自己很难筹集,因此也有可能是学生家长在事前知道并介入其中。据悉,费用按照各地区从数百万韩元到1000万韩元不等。
在光州委托替考而在中途被揭发的J某(20岁、女)表示:“听说在汉城大峙洞的补习班街,替考是在600万∼1000万韩元的程度上达成交易。”
替考的情况是,应试者和替考者将全都受到处罚,处罚标准也较高,是以拘留为原则。
通过此次调查,在网上想赚钱的大学生和负责联系委托人的专门中间人正在公然进行活动的传闻是否事实的问题也备受关注。
▽警方调查的局限性:有人指出,由于警方对替考问题的调查存在局限性,很难完全揭露真相。
目前,警方正在针对在应试志愿书上代替考生本人的照片贴上替考者照片的考生展开筛选工作。
但是就像光州的事例一样,如果在应试志愿书上贴上考生的照片之后,由替考者参加考试,在现场没被考试监督揭发的情况下就不可能被发现。
▽过去的替考无罪?:随着今年高考中存在大规模替考的可能性日益增大,就是否应该连同过去的替考行为也一通揭发并处罚的问题,引起了人们的争议。
适用于替考行为的处罚根据是公务执行妨害罪,由于公诉实效为5年,因此在调查和处罚过去的替考行为并没有法律上的问题。
舆论普遍认为,不论现在和过去,应该彻底查处作弊者,以保证竞争的公平性。
但是,警方却称:“复读生的应试志愿书只能在教育厅保存1年,因此很难将调查范围扩大到过去的替考行为。”
needjung@donga.com leon@dong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