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市道经济增长率忠南最高

Posted July. 09, 2004 22:09   

한국어

据调查,在1990~2001年,忠南以人均“地区内生产总值(GRDP)”为基准发展最快。

因此有人质疑,若在经济增长率如此高的地区集中进行首都建设,那么政府当初以迁移首都为条件所提出的地区均衡发展是否会失去意义。

△充分享受“准首都地区”升值的忠南:9日,据汉城市政开发研究院透露,忠南在从1990年到2001年为止,人均GRDP年均增长了8.5%。

这在全国15个市道(不包括1995年晋级为广域市的蔚山)中最高。全国平均值为5.4%。汉城(4.4%)、江原(3.9%)、全北(5.1%)等均低于全国平均值。

向其他产业波及效果较大的制造业也是如此。以人均GRDP为准,忠南地区的制造业增长率为13.0%,比全国平均值(7.2%)高5.8%,而且还超过了京畿(8.6%)。

据分析,之所以忠南的增长率如此之高,是因为随着首都地区继续实行限制政策,各企业纷纷在距离首都地区较近的忠南新设工厂或增建工厂。也就是说,忠南地区充分享受了“准首都地区升值”带来的效果。

△迁移首都选址争议:因此有分析说,如果首都迁移至增长率如此高的忠南地区,忠南地区得到集中开发,会更加拉大与其他落后地区的差距。

汉城市政开发研究院的首都迁移对策研究团团长郑熙润表示:“忠南地区与被评为落后地区的江原地区或全罗地区相比,一直以来增长率就很高。如果因建设首都而向忠南地区集中投资,将出现与国土平衡发展的原意大相径庭的现象。”

但是新行政首都建设推进委员会企划宣传局局长金永东反驳说:“如果定为标准的经济规模较小时,即使增长一些也会出现较高的增长率,所以,只考虑经济增长率无法讨论地区均衡发展问题。在财政自立度等所有方面,首都地区与非首都地区的差距依然很大。”

△均衡发展争议:西江大学经济系教授金京焕表示担忧说:“如果把首都迁移至忠南,则因有可能集中开发忠清道,所以‘首都地区与非首都地区’的矛盾结构有可能变成‘忠清地区与非忠清地区’之间的矛盾结构。”

实际上,据汉城市政开发研究院推算结果显示,迁移首都带动的生产诱发效果的52.5%和附加值的53.4%将集中到忠清地区。

对此金永东表示:“政府在以后将180多个公共机构迁移至地方时,应尽可能要求迁移到非忠清地区,以便实现地区均衡发展。现在必须解决首都地区与非首都地区之间的不平衡问题。”

与此相反,郑熙润表示:“由于首都迁移地区与汉城较近,所以有可能出现将新行政首都称作‘汉城市公州区’的事情。如此一来,只会出现首都地区扩张到忠清地区的副作用。”

另外,政府就把像在首都地区限制新设工厂的工厂总量制一样的首都地区限制措施引入到忠清地区的问题表示:“现在不会马上进行研究。”

地区内生产总值(Gross Regional Domestic Product):是与以全国为单位统计的国内生产总值(GDP)相比较的概念,是在生产方面按各市道出现的附加值统计的数值。



孔鍾植 kong@dong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