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總統府國家安保室長魏聖洛曾順時針說明了韓國外交的位置。如果說美國是3點,那麼中國是9點。也就是說,如果美中相互拉攏韓國到自己一邊,韓國就要把座標定在既接近美國、又離中國不太遠的1點或1點半。美國盟國澳大利亞和日本預計在2點半和2點左右,參加牽制美國的“金磚國家”和牽制中國的“四方機制”的印度則是在12點半左右。他在強調方向的同時,也強調了一貫性。意思是說,如果時針來回搖擺,就無法獲得信任,如果過於偏向一方,就無法說服另一方。
不幸的是,韓國的外交方向和一貫性過去都不穩定。朴槿惠前總統與習近平、普京一起登上天安門城樓一事曾引起爭議。靠近了12點方向。不久後,韓中關係因部署“薩德”而惡化。從一開始就應該堂堂正正地說明這是我們的安保問題,但是沒能做到。這給了中國指責韓國“背後捅刀子”的藉口。時針大幅搖擺。
文在寅前總統在任期第一年訪華時,對中國保持低姿態。雖然彌合了“薩德”矛盾,但給美國留下了親中政權的懷疑。時針再次靠向12點。任期末的韓美首腦會談聲明中加入了臺灣、南中國海問題。這一變化被解釋爲參與牽制中國,中國憤怒地要求“不要玩火”。時針再次大幅擺動。
尹錫悅前總統把時針撥到了將近2點。他積極參與了美國對中國的包圍。他在臺灣問題上的發言,招致中國強烈反對,稱“玩火必自焚”。尹錫悅的邏輯是,只有成爲自由陣營的堅實一員,才能堂堂正正地與中國打交道,但實際上卻沒有看到說服中國作爲對話對象的戰略。
這十年是美中霸權競爭加劇的時期。雖然這時應該在中間設定外交座標,但每個政權都傾向於一方或搖擺不定,暴露出了虛弱的實力。其結果是美國的懷疑或施壓,中國的反對或報復。夾在美中之間的韓國的處境更加不安。
李在明總統按照美國、日本、中國的順序進行了首腦通話。從中可以看出,特朗普在不脫離韓美日合作框架的情況下,不會帶頭打擊中國。回顧過去的言行,李在明的外交方針也發生了很大的搖擺。“謝謝”言論、對韓美日合作以及韓日關係的粗暴批評,似乎指向12點。雖然在總統選舉過程中改變立場是爲了消除這種憂慮,但能否成爲一貫的原則,還有待觀察。
在東北亞,中美對立的強大排斥力試圖,導致把韓國拉向各自方向的引力變得更大。美國在“安美輕重行不通”的警告中,要求韓國積極參與遏制中國的戰線。習近平“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關切”的講話,顯示出要求韓國擺脫臺灣問題等打擊中國的壓力。
越是這樣,一貫性就越重要。不管是1點還是1點半,一旦確定方向,擺動幅度就不能太大。在美國面前順應美國,在中國面前迎合中國的隨機應變式的“走鋼絲”外交,將招致不信任。如果不想擺動時針,尤其要在臺灣、駐韓美軍等敏感問題上樹立正確的原則。踩着這一原則的靈活外交越是反覆,就越有分量,韓國也可以擁有“不要越過這裏”的外交“馬其諾防線”。只有這樣,即使對我們的決定不滿,也能得到尊重和說服。自不待言,在那個舞臺上,與選舉前不同,總統的每一句話都重若千金。
熱門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