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研究團隊開發出了“牛肉大米”(照片)。在大米中培養牛的幹細胞,提高了蛋白質及脂肪含量。研究組預測,這種大米對糧食不足的國家來說,可以作為有用的營養成分使用,也可以作為軍隊或航天食品使用。
延世大學化工生命工學系洪鎮基教授組14日(當地時間)在國際學術雜誌《Meta》上發表了上述“牛肉大米”。同壹天,《自然》詳細報道了開發過程,並評價說:“只要吃飯就能解決壹切的創意非常突出。”
研究組在大米上粘貼牛的肌肉及脂肪幹細胞進行了培養。這與在米飯上放牛肉的“牛肉壽司”相似。洪教授解釋說:“在研究培養肉的過程中,我認為大米可以成為有用的支撐體。”
培養肉是培養牛或豬的幹細胞後,在實驗室生產的肉。細胞要想生長,需要能夠粘附的“支撐體”,以前主要使用豆類等植物性蛋白質。研究組利用大米作為支撐體後,牛的幹細胞在大米的表面及內部生長,誕生了營養價值豐富的牛肉大米。
據論文內容顯示,每100g牛肉大米所含脂肪和蛋白質比同重量普通大米多出0.01g和0.31g。也就是說分別增加了7%和9%左右。研究組計劃在培養時增加牛的幹細胞數量,優化培養條件,進壹步提高蛋白質和脂肪含量。
洪教授表示:“首先,我們計劃開發成寵物食品。如果添加有香味的物質,今後還可以開發成像‘杯飯’壹樣的形態,可以用作軍隊、航天食品等。”
崔智媛記者 jwchoi@dong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