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韓國最重要的人才選拔考試是大學入學考試(高考)。600年前,在朝鮮舉行的科舉考試也起到了這個作用。現在如果想上大學,就要好好參加高考,而在朝鮮時代,如果想進入成均館(現在的國立大學)或成為官員,就必須通過科舉考試才行。
科舉是如何運營的呢?當時有壹種教育,或入學考試的爭論。這就是朝鮮初期的“講經和制述爭論”。講經的方式具體為考官逐壹傳喚考生,詢問他們是否通過“壓迫面試”體會到了四書五經。雖然可以選拔具有倫理性的人才,但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費用,而且擔心人脈會左右當選與否。制述則是采取考生們在答題紙中論述在科舉考場給出的既定主題的想法的方式。因為容易驗證寫文章的能力,所以可以選拔擅長制作公文的人,評分也很公正。世宗也參加了“什麽是選拔優秀人才的方法”的爭辯。
這引發了世宗中期的“詩學和經學的爭論”。詩學是作詩(作詩),即文藝創作。經學是以儒教經典為基礎,學習國家運營所需的知識的事情。什麽更重要呢?在當時,詩是朝鮮和明朝的外交戰手段之壹。把要求事項寫成詩,妳壹言我壹語,但也被稱為“文戰(文章的戰爭)”。經學則主要談百姓生活。代表朝鮮後期的經學家就是寫有《牧民心書》的丁若鏞。表面上看起來像是捕風捉影的理念、黨派爭論,但其中卻有著朝鮮的苦惱。選拔人才時,是倫理優先還是能力優先?弱小國家面對強國如何生存?老百姓的生活怎麽辦……也就是說,教育和入學考試最終要考慮國家的存亡和百姓的生死問題。
2023年,韓國正處於外交、技術、經濟的劇變期,迫切需要尖端人才。此外,還需要支撐基礎科學的物理學人才、解決低生育高齡化問題的人文社會人才。但是學生減少,孩子們只關註醫科大學。沒有資源、土地狹小的國家,生存之道只有人才。教育必須指明戰略方向,這才是教育爭論的本質。
讓我們回顧壹下最近在我們國家發生的“殺手鐧(超高難度)問題爭論”。6月15日,尹錫悅總統突然指示在高考中刪除殺手鐧問題,經過壹番爭論,最終以9月的模擬評價告壹段落。考生之間還出現了不是“9模”而是“尹模(尹錫悅模擬評價)”的說法。
但是3個月來總統、教育部、國稅廳動員起來,教育現場被推翻的爭論留下了什麽呢?殺手鐧試題消失的地方填補了不太難的準殺手鐧試題,教育沒有變化。也許總統對“沒有殺手鐧問題”的發表很滿意,但剩下的只有破例激增的N高考生和內心微笑的復讀生。此前揚言要控制的私教育費反而會增加。國家存亡、國民生死等根本就不予考慮。面對如此無益的爭論,舉國上下3個月動蕩不安,國力消耗殆盡,對所有人都是不利的。如今,因侵犯教權和教師死亡而倒塌的學校也陷入了難以收拾的局面。
熱門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