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異常動機犯罪”不應只怪社會不公平,應查明原因並加以預防

“異常動機犯罪”不應只怪社會不公平,應查明原因並加以預防

Posted August. 18, 2023 08:48   

Updated August. 18, 2023 08:48


韓國政府昨天召開由國務總理主持的相關部長會議,宣布了有關最近接連發生的異常動機犯罪的政府聯合對策。其內容為,為了嚴肅應對兇惡犯罪,將推進引入沒有假釋的終身監禁;整頓相關規定,讓警方積極行使武力;擴充基礎設施,使精神病患者能夠及時接受治療;並討論引進法官判斷重癥精神病患者是否需要住院的法定住院制。

雖然政府當天決心“動員所有手段全力應對”,但宣布的對策只是重復了現有對策的水平。警方最近開始改為使用“異常動機犯罪”的名稱,但政府聯合對策中仍然使用了“不問青紅皂白犯罪”的媒體用語。首爾新林站和盆唐書峴站事件發生後,網上甚至出現了預告模仿犯罪的文章,整個社會都處於在不安感中萎縮的狀態。政府部門之間連用語都沒有統壹,難道不是對事態的認識過於安逸嗎?

政府只能出臺“給予法定最高刑處罰”或“看得見的威力巡查”等空虛對策,這是因為正如用語混亂所體現的那樣,對犯罪的正確理解不足。媒體首次使用“不問青紅皂白犯罪”壹詞是在2000年,但政府不僅沒有進行深入的研究,連開始定義犯罪並進行正式統計也是不久前的事情。

即使為時嫌晚,也應該以相關犯罪記錄為基礎,分析加害者的人口學、社會心理、發展史特點和其他犯罪的差別特征。在異常動機犯罪者中,雖然有精神疾病患者或隱遁型孤立者,但大部分精神疾病患者或孤立者不會犯罪。只有深入挖掘犯罪心理環境中的犯罪嫌疑人,才能找出犯罪的原因和動機,並以此為基礎,在刑事司法、保健醫療、社區階段出臺切實的預防措施。

每次發生如2012年汝矣島兇器騷亂、2016年首爾江南站女性殺人事件等類似犯罪時,政府都會以“不問青紅皂白犯罪”為由重復過去的對策,而在市中心的地鐵站和百貨商店等生活空間裏,壹再出現猶如噩夢壹樣的揮刀行為。“不問青紅皂白”的命名本身,是不是就是缺乏積極對策的不在場證明呢?對於助長無處可安全置身的恐懼感的兇惡犯罪,不能壹直隱藏在“不問青紅皂白”“異常動機”的模糊定義後面,壹味怪罪於不平等的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