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屬于我的目標,屬于我的標准

Posted June. 13, 2022 07:42   

Updated June. 13, 2022 07:42

한국어

“現在‘沒有失誤的狀態’被認爲是備受期待的鋼琴家理所應當要具備的前提條件。”―出自喬納森•比斯《在雪白的黑暗中》中

 隨著錄音棚錄音的普及,演奏會的氣氛發生了變化。因爲大衆的耳朵都配合了沒有失誤的演奏的唱片。很多鋼琴家的音樂指向也改變了技術上的完成本身。

 在人工智能(AI)學會也能感受到類似的變化。隨著學會轉換爲非面對面,15分鍾的視頻將代替面對面發表。學會結束後也可以觀看,而且接近性也很好,因此跳過論文,只看視頻的人增加了。爲了制作引人注目的視頻,競爭也開始了。谷歌、Meta(前臉書)等大型AI企業制作的優秀研究影像壟斷了人們的關注,英國的一位教授爲了制作演講影像,雇傭專業動畫師,成爲了話題。

 企業在AI領域掌握主導權並不是一兩天前的事情。大企業研究所的實驗設備也很多。大企業經常在一周內就能完成中堅研究生院研究室需要3周的實驗。因此,審查學會論文時使用的實驗性驗證的“量的尺度”也隨之提高。“想法不錯,但實驗規模太小,很難判斷是否具有實用性。拒絕刊登。”

 在這樣的時代,學校研究能找到什麽樣的意義呢?在與學生們進行面談時,分享了這些苦惱,得到了意想不到的明快的答案。“解決企業不解決的問題就行了!”這是被遺忘的單純而古老的真理。制定屬于自己的研究目標,從屬于自己的標准中追求完成。雖然相對較少受到關注,但總比我不滿意的研究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