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專欄》三星和“有輪產品”

Posted December. 11, 2015 07:28   

한국어

三星創始人李秉喆雖然是傑出的企業家,但在“調味料戰爭”中遭到了慘敗。三星在1970年代為與領先壹步搶占市場的味元(現在的“大象”)對抗,推出味風(音譯,下同)和愛味等產品進行挑戰,但未能攻下味元的城池。據說,李秉喆曾感慨地表示:“世界上不能如我心願的,是孩子、高爾夫球和味元。”

李健熙把三星打造成了名副其實的全球性企業,但他最大的失敗是汽車產業。他曾是汽車迷,在1995年3月設立了三星汽車,並在第二年11月建成了釜山新湖工廠,但不利消息接二連三。不但是在基礎薄弱的釜山工廠裏投入了太多的投資,而且在工廠竣工剛滿壹年就因外匯危機的爆發而加重了經營困難。結果,三星在2000年把三星汽車賣給法國雷諾,從汽車產業收了手。在三星內部,還出現了“不生產帶輪胎的產品”的不成文規定。

三星電子在9日的機構重組中,新設立了總管汽車電子裝備的“電子裝備事業團”。距離三星撤出汽車產業時隔15年。汽車的電子裝備指的是進入車輛的所有電汽、電子、信息技術裝置的總稱。也可以解釋為,在智能汽車方面,除了不生產外殼以外,將生產其余的壹切。把電子裝備事業團作為直屬於主管半導體等零部件事業的權五賢副會長的部門,也顯現出這壹決定的份量。

由李在镕副會長主導的三星進入汽車電子裝備事業,與生產獨自“自主行駛的完成車”的美國蘋果公司和谷歌公司的戰略是有區別的。三星也在強調,絕無再次進入成車市場的想法。但是,在汽車和電子的行業界限快速崩塌的現實中,難以遽然斷論今後形勢將如何發展。在“李在镕三星”體制上臺後,在有人擔心三星會“縮小經營”的眼下,希望三星作出的這壹決定,能為韓國經濟創造新的食材作出貢獻。



權純闊 評論委員 shkwon@dong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