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權魯甲復仇鄭東泳,“君子報仇,15年不晚”

權魯甲復仇鄭東泳,“君子報仇,15年不晚”

Posted March. 23, 2015 07:20   

한국어

前國會議員鄭東泳今年1月份退黨時,曾讓人大吃一驚:培育了自己的黨,就這樣容易地棄之如敝屐?然而更令人驚訝的是大眾的漠不關心。鄭東泳何許人也!他曾是新政治聯合系政黨的議長(代表),兩次做過部長,甚至當過總統候選人。但是,既沒有人感到生氣,也幾乎沒有人感到惋惜。這和孫鶴圭于2007年退出大國家党時形成鮮明對比。當時,孫鶴圭不知挨了多少罵,替他惋惜的人也不在少數。

為什麼會產生這種差別呢?竊以為是因為未來價值的問題。孫鶴圭曾是當時大國家黨內總統候選人之一,人們認為,如果他繼續留在黨內,必定會發揮更大的作用,即使去了在野黨,也會成為總統候選人,如果幸運的話,有可能當上總統。但是,新政治聯合的鄭東泳的價值幾乎消失殆盡。在試圖成立進步政黨的“國民會議”東山再起,就像是枯木開花,沒有人看好。

新政治聯合顧問權魯甲最近在接受採訪時說,鄭東泳退黨“是不應該發生的事情,不可饒恕”。2000年8月,打出“40代旗手論”、成為新千年民主黨最高委員的鄭東泳,在年末金大中總統主持的青瓦台晚餐上,將東橋洞系的專橫作為問題指出來,公開要求權魯甲退居二線。這成為民主黨整風運動的催化劑,鄭東泳一躍成為政治明星。針對上述權魯甲的言論,一些政界人士稱之為“15年的復仇”。

“國民會議”建黨準備委員會共同委員長金世均,力促鄭東泳出馬參加4‧29首爾冠嶽乙地區的國會議員補缺選舉。權魯甲顧問警告說,“如果這使得在野勢力分裂,他的政治生命將告結束”,金世均對此譴責說,“像是發洩15年前的怨恨”。鄭東泳在競選總統失敗後,他選擇的道路漸漸讓支持他的人失望,但不管他如何抉擇,看起來離東山再起越來越遠。



評論員 李振寧 jinnyong@dong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