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年前,曾經擔任規章制度改革委員會委員長職務的首爾大學行政大學院崔秉瑄教授曾經說道:“懶散的公務員也許更有利於國家發展。”這並不是他在擁護無事安逸的公務員,而是對於試圖以各種規章制度掌握更多權力的人們的警告。他強調指出:“政府與地方團體出臺越多規章制度,就越會阻礙區域經濟的發展。”
▷韓國共有1121個產業,其中有限制條件的產業就有50.2%。99%的制度以“原則上限制,個別提供許可”為基礎,這種“絕對的規章制度”會提高公務員的決定權。根據世界銀行進行的調查,韓國企業受限制的程度居181個國家的第23位;對於創業的限制程度居126位。排名越是靠後,表明國家對於企業的限制更為嚴重,上述排名並不符合擁有世界15位經濟實力的韓國的現狀。
▷如果規章制度過多限制企業,會限制工作崗位的產生,也有可能引起公務員腐敗現象。產業研究院(KIET)指出,每減少10%的限制程度,就可以創造7萬5000個工作崗位。韓國開發研究院(KDI)近期發表的報告書指出,過分的限制因素,會造成每年0.5%的經濟增長損失。自由企業院市場經濟分析員權赫哲表示:“如果取消多餘的規章制度,減少腐敗現象的發生,每年至少可以創造2%以上的經濟增長,10萬個以上工作崗位。”預防環境污染、保護弱者、限制國際套利資本等屬於必要的規章制度。但是,也有很多制度往往會成為人們進行“剝削和勾結的黑手”。
▷近日,法制處表示要修改許可制度,在明年年底前改善372向規章制度。每次政權交替時,人們都會喊出進行改革的口號。此次“原則上許可、特別情況限制”的口號吸引眼球。李明博總統已經下達指示,修改憲法是國會的權利,此前政府應當發佈實施零,著手完善制度。希望此次改革可以给国民提供实质性优惠。
評論員:權純活 shkwon@dong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