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身高和長相是構成人的外貌的基本因素。有的人選擇伴侶時就考慮身高。超過平均的身高過多或過矮的人甚至對自身的外貌有自卑感,因此這會妨礙社會活動。先前的聘用啟示甚至還發表過“聘用身高1××釐米以上的外貌端正的人”這樣的要求。
雖然大部分人迫切的希望高挑的身材,但這並不簡單。因為身高是由遺傳因素、環境等多種因素結合而成。雖然有人說孩子的身高隨父母,但這也不是百分之百的正確。
從歷史來看比起小個子人們更多的喜歡高個子。人類為了提高身高,也試了不少方法。
專門挑選高個子軍人創立“長杆親衛隊”而舉世聞名的Preussen的Friedrich Wilhelm皇帝,每當看見高挑的女子就想讓她和自己的親衛隊士兵結婚。他認為這樣會在某天誕生特殊的種族。
蘇聯外科醫生Ilizarove1951年還創立了拉長人的手臂和腿的手術。如果切斷骨頭安置圓筒形或木杆形狀的金屬器材在骨頭中間,通過器材上的螺絲每天0.25毫米轉動4次的話,骨頭就能拉長1毫米。用這個手術1年之內可以拉長10釐米,但這得需要承受安置金屬器材的手術和巨痛。
隨著生命工學的發展而開發的生長激素與遺傳變異等,展示了不久將來實現人類“製作身高”之夢。
但是並不是高挑的身高就一切都好。據世界各地區身高和壽命相關聯繫的研究,身高越矮壽命越長。
調查1985年到1990年的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死亡的100萬人,結果發現亞籍人和南美移民比白人平均多活4年。即使在同一人種內也是個子越矮壽命越長。以長壽而舉世聞名的日本沖繩地區的100歲以上的男性平均身高為148.3釐米,女性則為138.6釐米。
有些研究還表明個子越高患癌症率也越高。以美國醫生為物件的研究表明,身高超過183釐米的美國人比身高170釐米左右的人,多出36%的和吸煙無關的癌症。
雖然身高確實受遺傳因素的影響,但大部分專家也都表明根據後天的努力,人們的身高可以比“遺傳影響的身高”高出一大截。
身高是骨頭生長的結果。骨頭是由於和關節相連的末尾位置的“生長版”組織拉長而變長。生長版是受生長激素的影響而拉長、變成骨質最後成骨頭的。
最大限度的拉長“隱藏的身高”,成長期的成長激素的分泌是其關鍵。生長激素的分泌受營養、體重、運動、水面、壓力的影響。持續受壓力或肥胖的孩子會減少分泌生長激素,相反有規則的做運動和充分保持熟睡則會增加生長激素的分泌。
《隨努力變高的身高》的作者仁濟醫大醫院樸美靜兒科教授談到:“父母持續的努力就是增長孩子身高的方法。她規勸說每天堅持讓孩子均勻的吸收3種以上食物的營養,每天堅持讓孩子做30分鐘的運動,對話30分鐘來消除壓力,這就是很好的提高身高的方法。”她還說到:“以這樣的方式每年通過細微的生長,最終成年的時候,這會和不努力的父母的孩子出現相當大的身高之差。”
黃珍映 buddy@dong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