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首爾大學出身-理工科-赴美留學形成主流

Posted June. 16, 2006 03:09   

한국어

國費留學生一度成爲令人羡慕的物件。在學習和掌握外國的先進學問,爲祖國發展做出貢獻的宗旨下,開始執行的該制度培育出了很多人才。在1977年引進的國費留學生制度,在今年迎來了第30個年頭。那麽國費留學生的出身學校和專業是什麽,這些人在回國後又在從事什麽活動呢,本報對此進行了調查。

本報掌握了主管國費留學生選拔的國際教育振興院內部資料,並進行了相關分析,結果得出,國費留學生在初期是首爾大學學生和理工科學生佔據了壓倒性的數量,但出身大學和專業是逐漸變得多樣化的趨勢。另外,這些人的留學國家也擺脫了偏重於美國的傾向。

▽“國費留學生=首爾大學學生的公式被打破”=從1977年開始到去年爲止,共1761名的國費留學生的出身大學中,首爾大學以1177名(67%)佔據了第1位。其後依次是韓國外國語大學(100名)、延世大學(85名)、高麗大學(68名)、漢陽大學(42名)、慶北大學(39名)、韓國科學技術院(KAIST、31名)、釜山大學(21名)等。

但是隨著政府從1996年開始逐漸減少理工科系的選拔比率,對冷門學問引進配額制,首爾大學出身的比重出現了大幅減少。首爾大學出身的比率從1977∼80年的66.7%、1981∼85年的78.2%、大幅減少到了1995∼2000年的46.1%、2001∼2005年的33.8%。

將全體國費留學生從性別上看,男性共有1548名,女性是213名,但是在2001∼2005年的136名留學生中,女性有50名,佔據了36.7%。

▽擺脫理工科中心=如果將國費留學生按照出身大學的學院、專業來進行分類,機械工學125名(7.1%)、電子工學106名(6.0%)、化學工學86名(4.9%)、金屬工學78名(4.4%)等,前10位元全部被理工科佔據。進入前20位圈的人文科的專業只有教育學(27名,1.5%,第15位)和經濟學(21名,1.2%,第20位)而已。

雖然政府從1992年開始,給冷門學問分配了名額,人文科專業學生在30年來共有341名(19.3%),藝體能系的只有24名(1.4%),理工科學生依然佔據了全體的8層。

在全國培養出最多的國費留學生的系是首爾大學機械工學系(96名,5.5%)。但是機械工學系在2001∼2005年是大幅減少爲5名(3.7%),電子工學系也從1977∼80年的21名(10.8%)大幅減少到了2001∼2005年的2名(1.5%)等,進入2000年以後,理工科的國費留學生正在大幅減少。

而包括阿拉伯語的人類學、中國史學、印度語學等多樣的學院的學生在2000年以後新加入到了留學之路上。

▽從美國到中國等地=國費留學生的留學國家中,美國是當仁不讓的第1位。在全體國費留學生中,有78.1%(1375名)在美國留學。英語圈國家的英國是以109名(6.2%)緊隨其後,之後依次是日本52名(3.0%)、德國39名(2.2%)、俄羅斯28名(1.6%)、法國25名(1.4%)、中國22名(1.2%)等。

但是隨著理工科“退潮”,冷門學系的學生增長,留學國家上也産生了很大的變化。在美國的留學生從1981∼85年的384名(93.0%)大幅減少到了2001∼2005年的65名(47.8%)。

但是在同期,日本留學生是從 2.7%增長到5.1%,中國留學生是從1991∼95年的5名(1.6%)增長到2001∼2005年的9名(6.6%),所占比率出現了大幅增長。

國際教育振興院從1992年開始,爲了留學國家的多邊化,對部分專業是指定了派遣國家。

在自費留學也不是很容易實現的70、80年代,國費留學生被認爲是當代“秀才”,但是從去年的競爭率來看,也有部分未達標的專業。現在國費留學生制度甚至是被理解爲政府對冷門學問的支援政策。



權惠珍 pen@donga.com hjkwon@dong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