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爲朝鮮侵略戰爭道歉”

Posted April. 14, 2004 22:36   

한국어

音樂劇的演出人員和製作陣容都是日本人,但一半左右的劇中角色是韓國人。這一另類作品就是音樂劇《燕子》。日本著名劇團-和良比座(音譯)將於5月8、9日,在漢城中區獎忠洞月升劇場公演《燕子》。

《燕子》通過描寫因戰亂在朝鮮和日本分別有丈夫的一名女性的悲慘命運,反映了姻緣的珍貴性和兩國國民的和解氣氛。該音樂劇反應了對過去侵略戰爭謝罪的心態。如果全神貫注地聆聽四物農樂演奏和阿裏郎的曲調,就會令人産生想跳舞的衝動。

主人公是在“壬辰倭亂”後,被強迫帶往日本並家給武士的朝鮮女人-春燕。春燕以爲,丈夫李京植(音譯)早已在戰爭中身亡。但沒想到,李京植隨同朝鮮通訊社來到了日本,兩人意外相遇。雖然李京植敦促春燕回國,但春燕因捨不得給予關懷的丈夫水島(音譯)和出生不久的孩子,沒有跟李京植回國。

該音樂劇在2002年8月首次演出後,已在日本各地演出了300多場,觀衆達到20萬人。該音樂劇以400多年前的時代爲舞臺,描述了超越國境的愛情,並重現了韓日兩國的傳統文化。這一點受到了好評。

演員們爲扮演韓國人角色,不但學習韓語,還學會了傳統舞蹈、音樂、四物農樂。在演出中出現的舞蹈和演奏,得到了專家的肯定。由於兩國的傳統舞蹈形似卻內容截然不同,演員們在學舞蹈時吃盡了苦頭。飾演春燕的椿千代(34歲)表示:“哀歎自己命運的主人公在跳舞時,我也不禁淚下。我感受到,雖然語言不同,但感情卻一樣。”

從1955年到現今,和良比座劇團進行了5次在韓演出。但還是首次用日語演出。負責劇本和演出的米奇(音譯)表示:“豐臣秀吉用‘武力’踐踏了韓半島,但朝鮮向日本派遣朝鮮通訊社,用‘文’進行報復。即使是在21世紀的今天,這也是值得尊敬的精神。我希望,該作品成爲兩國國民互相增加瞭解的契機。”

此次公演由國立劇場主辦,並由《東亞日報》贊助。國立劇場計劃,製作韓國版音樂劇《燕子》,作爲明年韓、日建交40周年的紀念事業之一,在東京演出。

《燕子》的演出時間是5月3日下午3點和7點半以及9日下午3點。在漢城的演出結束後,和良比座劇團將於11日和14日分別前往光州文化藝術會館和釜山市民會館進行演出。票價爲1萬~5萬韓元。1588-1555

和良比座劇團創建於1951年。創建地點是,當時被稱爲日本“邊防”的本州東北部的秋田縣。雖然和良比座劇團在創建初期是地方劇團,但隨著每年進行全國巡迴演出,逐漸成爲著名劇團。

該劇團不但進行演出,還吸收了旅遊、休閒結合的新商業理論,因此,受到了關注。在位於秋田縣的專用劇場(可容納700人)旁經營擁有溫泉的酒店、西餐店、啤酒工廠、工藝展示館。這裏已成爲中、高校的旅遊聖地,每年接納50萬名顧客。工藝營業部部長是永幹夫表示:“我們認爲,僅依靠觀覽收入,難以穩定經營劇團。因此,我們把目光轉向附帶事業。這一點值得韓國劇團參考。”



朴元在 parkwj@dong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