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是條冬季通向內雪嶽百潭寺的溪谷之路。從龍大裏(江原麟蹄郡)國立公園的售票處到百潭寺傍著溪谷延伸的路(7公里)的周圍白雪皚皚。但是時節已是立春後的2月中旬。雖然氣溫和風景在告訴人們冬季依然,但在和煦的陽光中,卻能感受到春天的氣息。在山坡的雪地裏依稀可以看到爲覓食而出沒的野兔的雜亂的腳印。在溪穀朝陽的岩石縫隙冰層下溪水流淌的聲音頗爲清晰。似乎冬季已是過去的老歌。
百潭市溪穀是運送雪嶽山主峰大青峰之水的內雪嶽的中心溪穀。大青峰的溪水流入伽倻洞溪穀,再有溪谷收取水廉洞之水,並向下經熊谷、吉穀,再收取從百潭寺上方流下的黑仙洞之水,並流經百潭寺,經過百潭市後開始形成百潭溪谷,向龍大裏奔流。
冬季尋找百潭寺的該溪穀之行的主要目的是與其參觀寺廟,不如一一觀賞內雪嶽的內在美和從龍大裏延伸的百潭寺溪谷的美麗雪景。坡度較緩,但猶如盤龍般的秀麗的溪穀,由於除寺廟巴士外,無其他通行車輛,所以感覺更勝一籌,而且因覆蓋於其上的冰雪,使這裏充滿冬季情趣的風景更加美麗。
溪穀的傳說也很多。據傳一位兩班因找到很好的墓地而大喜過望之餘,挖朝陽面溪谷河邊時,從地下發現了一個盒子,當打開盒子時,突然從中飛出一隻鶴,使兩班家破人亡,這就是鶴岩穀的傳說。還有青龍潭的傳說,據傳在遺棄未成家的青年屍體的溪穀,一位僧人舉行祈求進入極樂世界的薦度齋時,飄起了青煙。
在該溪穀中,還有20世紀末在半島山上發生的悲劇的一些故事。爲了逃避世人的指責,在百潭寺度過2年零1個月的前總統全鬥煥夫婦的講不完的“5共業報”故事。難道這一切都是偶然?在寫百潭寺溪穀遊記的現在,全鬥煥一家的5共業報故事依然是主要新聞題材。
但是即使沒有這樣的新聞報道,在百潭寺也經常提及“全鬥煥”之名。就像在佛國寺提到金大城(建寺者)一樣,在百潭寺“全鬥煥”之名隨處可聞。但百潭寺究竟是一座什麽樣的寺廟?這裏就是萬海(原名韓龍雲)禪師(1879年1944年)接受成爲僧人的比丘戒後,執筆寫出提倡朝鮮佛教的精神革命的《朝鮮佛教維新論》和《先生的沈默》一詩,並撰寫其詩集的充滿不屈不撓的萬海思想的山室。
對萬海紀念館不聞不問,只參觀已省略掉其尊稱直呼其名的前任總統夫婦曾居住過的佛堂前客舍(華嚴室)的無奈的行爲。不參觀朝陽面紀念館前庭院的萬海半身像和詩碑,打開陰面冷清的客舍的一角,牆上挂著一個挂曆的全鬥煥夫婦曾居住過的房間後,就像已參觀了百潭寺的每個角落一樣,做出滿意表情的俗人們。
到了寺廟,不管你信仰什麽宗教,自然而然地先參觀供奉佛像的佛堂。這種通常的禮儀,在百潭寺卻很難看到。比起供奉在佛堂上的國家級文物木刻阿彌陀佛像,人們更關心屋檐下懸挂的前總統全鬥煥題寫的“極樂寶殿”牌匾。
現在的百潭寺由於有著與前總統的微妙緣分,就連寺廟的外觀也發生了改變,已找不到古刹的風貌,而且來到這裏的遊客也絲毫不關心萬海,世俗風氣彌漫其中。但即使世俗的行爲在寺院的庭院中隨處可見,可是通過從古刹百潭勇往直前的雲水衲子世代相傳的佛法始終未滅。在必須走一個小時才能登上的內雪嶽的這一深谷之路上,無論老少都徒步來到寺廟的虔誠至今猶在。這也許就是通過在此修行,把雪嶽的精氣轉變成民族正氣的禪師的一言一行和文章以及通過萬海向世人傳達的佛的話語,起到了某種作用。
summer@dong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