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外債達GDP40%,韓國暴露於危險之中

Posted August. 09, 2011 03:01   

한국어

1998年的外匯危機與2008年的國際金融危機存在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外匯流動性決定著韓國經濟的命脈。引起外匯危機的主要原因是韓國國內大企業存在大量呆帳,而國家沒有美元進行應對。而國際金融危機雖然始於美國次級房屋貸款,但韓國經濟受到影響,短期外債問題得到突顯,造成了匯率暴漲、實物經濟蕭條等後遺症。

這一次不會出現相同的情況嗎?政府斷言“目前情況不像上兩次”,因為外匯儲備已經達到歷史最高水準,短期外債比率也已大規模減少,韓國外債結構得到了巨大改善。但是,專家都表示:“不可以掉以輕心”。從資料上看,經濟指標的確得到了改善,但因韓國是小規模開放經濟體制,3100億美元的外匯儲備並不保險。政府制定的外債底線為4000億美元,而目前的情況與這一標準只相差181億美元。

○政府“今非昔比”

政府之所以對外匯流動性充滿自信,主要是因為經濟指標得到了改善。與2008年相比,外匯儲備、外債結構、經常收支、國家信用等級等所有指標都得到了改善。目前,外債總規模為3819億美元,雖然比金融危機時的3651億美元有所增加,但政府斷言仍處於穩定範圍。企劃財政部國際業務管理副部長崔鍾球強調指出:“外債難免要隨著經濟增長而增加,現在韓國的短期外債已經大規模減少,與國際金融危機時相比,目前的經濟局勢非常穩定。”

與其他國家相比,韓國在較短時間內克服了國際金融危機。此後,韓國經濟持續增長,對於穩定經濟局勢起到了正面作用。2008年1月至8月,韓國經常收支出現了31億美元的赤字,但2009年與2010年分別記錄了328億美元、282億美元黑字。國家債務比率為35.1%,與經合組織(OECD)會員國的平均值102.4%相比,韓國的狀態十分穩定。去年4月,信用評級機構穆迪斯已經將韓國的國家信用等級上調一個等級,標準普爾(S&P)與惠譽國際對於韓國的評價也保持著穩定水準。

另外,外國人雖然會在股市進行拋售,但會有更多投資者購買債券,因此政府對金融局勢充滿信心。8月,外國投資者向有價證券市場出售了8283億韓元股票,而國債市場出現了3萬1903個淨購買交易。崔副部長表示:“直到上周,外國投資者一直在淨購買債券,世界市場都有共同的現象,股市縮水時,債券市場會得到活躍。”

○“不可掉以輕心”

但是,政府也不能掉以輕心。無論是1998年還是2008年,政府都曾表示“今非昔比”,但是外匯流動性危機一直都在發生。美國曾是世界金融市場的“北極星”,但美國國債也在動搖,美元體制也面臨著危機,因此充足的外匯儲備並不能保障經濟局勢。

而且,各界對於3100億美元的外匯儲備是否充足持有懷疑態度。政府與韓國銀行並沒有正式公佈目標值,但似乎已經內部確定為“3000億美元+α”。財政部相關人士表示:“不久前,人們曾經指出外匯儲備過多,但作為小規模開放型經濟國家,考慮到救濟金融戰略等,還需要多儲備一些外匯。”從此可以看出,3000億美元並不是安全的數位。

目前,短期外債比例為38%,但是金融當局仍然沒有放鬆警惕。金融當局8日表示,金融委員會已于近期建立金融機構外匯流通性特別檢測特別工作組,為向世忠銀行調配外匯制定計劃。財政部曾於7月29日召集6家國內主要銀行及3家外籍銀行高層領導,對短期外債表示憂慮態度,要求相關銀行減少外匯債券的發行規模。實際上,國民銀行考慮到年底3億美元債券會到期,已於7月調動長期資金,新韓銀行則在4月完成了5億美元的國際債券發行。

金融研究院前任分析師朴海植表示:“與以往相比,外債結構已經得到了改善,但是要考慮到美國經濟問題長期無法得到解決的情況。政府有必要控制民間團體造成短期外債增加的情況。”

政府亟需提出外債規模突破4000億美元時的方案。財政部相關人士比喻指出:“如果將中國的經濟局勢比喻為健壯的青年穿著溫暖的外套,韓國的經濟局勢就如同體質弱的孩子穿著內衣滿街跑。”外匯危機後,應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和美國的要求,韓國在金融方面積極實施了對外開放,但是這種有條件的援助往往會讓韓國在國際危機時經受挫折。金融委員長金錫東警告指出:“不要相信銀行的話,我也已經受騙3次了。”

專家指出,如果無法挽回歷史的決定,政府應當堅守最為頑固的標準。弘益大學經濟學教授朴遠岩表示:“金委員長表示自己也受騙了,表明金融當局未能準確掌握經濟局勢。政府有必要再次核对资产及负债的关系,确认外汇流动性,采取最保守的应对方式。”首爾市立大學經濟學教授尹昌玄表示:“即使外匯儲備充足,也不能陷入樂觀論,讓國民安心,其實是政府在推卸責任。政府應當深入核對負債結構,必要時要對銀行及外匯負債加強安全措施。”



李尚勳 樸亨俊 january@donga.com constant25@donga.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