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总统府国家安保室长魏圣洛曾顺时针说明了韩国外交的位置。如果说美国是3点,那么中国是9点。也就是说,如果美中相互拉拢韩国到自己一边,韩国就要把坐标定在既接近美国、又离中国不太远的1点或1点半。美国盟国澳大利亚和日本预计在2点半和2点左右,参加牵制美国的“金砖国家”和牵制中国的“四方机制”的印度则是在12点半左右。他在强调方向的同时,也强调了一贯性。意思是说,如果时针来回摇摆,就无法获得信任,如果过于偏向一方,就无法说服另一方。
不幸的是,韩国的外交方向和一贯性过去都不稳定。朴槿惠前总统与习近平、普京一起登上天安门城楼一事曾引起争议。靠近了12点方向。不久后,韩中关系因部署“萨德”而恶化。从一开始就应该堂堂正正地说明这是我们的安保问题,但是没能做到。这给了中国指责韩国“背后捅刀子”的借口。时针大幅摇摆。
文在寅前总统在任期第一年访华时,对中国保持低姿态。虽然弥合了“萨德”矛盾,但给美国留下了亲中政权的怀疑。时针再次靠向12点。任期末的韩美首脑会谈声明中加入了台湾、南中国海问题。这一变化被解释为参与牵制中国,中国愤怒地要求“不要玩火”。时针再次大幅摆动。
尹锡悦前总统把时针拨到了将近2点。他积极参与了美国对中国的包围。他在台湾问题上的发言,招致中国强烈反对,称“玩火必自焚”。尹锡悦的逻辑是,只有成为自由阵营的坚实一员,才能堂堂正正地与中国打交道,但实际上却没有看到说服中国作为对话对象的战略。
这十年是美中霸权竞争加剧的时期。虽然这时应该在中间设定外交坐标,但每个政权都倾向于一方或摇摆不定,暴露出了虚弱的实力。其结果是美国的怀疑或施压,中国的反对或报复。夹在美中之间的韩国的处境更加不安。
李在明总统按照美国、日本、中国的顺序进行了首脑通话。从中可以看出,特朗普在不脱离韩美日合作框架的情况下,不会带头打击中国。回顾过去的言行,李在明的外交方针也发生了很大的摇摆。“谢谢”言论、对韩美日合作以及韩日关系的粗暴批评,似乎指向12点。虽然在总统选举过程中改变立场是为了消除这种忧虑,但能否成为一贯的原则,还有待观察。
在东北亚,中美对立的强大排斥力试图,导致把韩国拉向各自方向的引力变得更大。美国在“安美轻重行不通”的警告中,要求韩国积极参与遏制中国的战线。习近平“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的讲话,显示出要求韩国摆脱台湾问题等打击中国的压力。
越是这样,一贯性就越重要。不管是1点还是1点半,一旦确定方向,摆动幅度就不能太大。在美国面前顺应美国,在中国面前迎合中国的随机应变式的“走钢丝”外交,将招致不信任。如果不想摆动时针,尤其要在台湾、驻韩美军等敏感问题上树立正确的原则。踩着这一原则的灵活外交越是反复,就越有分量,韩国也可以拥有“不要越过这里”的外交“马其诺防线”。只有这样,即使对我们的决定不满,也能得到尊重和说服。自不待言,在那个舞台上,与选举前不同,总统的每一句话都重若千金。
热门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