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宠物主人对数十只宠物弃养不管,依然声称“是我的物品”……未能查处,虐待蔓延

宠物主人对数十只宠物弃养不管,依然声称“是我的物品”……未能查处,虐待蔓延

Posted June. 07, 2025 07:07   

Updated June. 07, 2025 07:07


5月5日至7日3天期间,在首尔市江南区大峙洞、驿三洞一带,被推测为同一个家庭饲养的19只小狗被遗弃在路边、地下停车场等地。各种品种的小狗无人看管,毛缠在一起,眼睛和嘴都看不见。可能是有人一次性领养后无法承受而遗弃。

随着宠物人口的大幅增加,对超过照顾能力的动物置之不理的“动物囤养者”事例也层出不穷。专家指出,动物在民法上被视为主人的“所有物”,这一现实下难以阻止这种虐待和不管。

● 法律上规定为“物品”……如主人拒绝,将无法进行调查

“动物囤养者”是指像堆放物品一样过度放养动物,却因无法照顾而放任、虐待动物的人。去年2月,在首尔市东大门区,一名40多岁的男子将21只宠物狗放在家里搬家,其中三只被饿死。据悉,该事件的发展,是在动物保护团体的举报下,被救助的宠物犬被转移到保护所。该男子因涉嫌违反《动物保护法》接受了调查。

但是,这些“动物囤养者”事件大部分即使有明确的虐待证据,如果主人以“是我的财产”为由拒绝,连调查都难以进行。去年12月,首尔市广津区曾有一名中年男性对30多只狗置之不理,但区厅职员们连室内都没能看上一眼就转身离开了。“邻居的狗叫声太严重了。”工作人员在接到居民报警后出动,但房东只是说“回去吧”,双方争执了约20分钟,最后只好撤离。

一同前往现场的动物保护团体“卡拉”的教育救护组长金永焕(音)表示:“现实是,即使隔着门听到快死的动物的声音,如果主人拒绝,也只能直接回来。”

之所以公共权力如此难以介入虐待动物的行为或采取强制措施,是因为民法将动物规定为单纯的“物品”,有力地保障了主人的所有权。即使虐待事实好不容易暴露,很多情况下处罚也只是缓期执行。实际上,去年东大门区事件的加害者也被判缓期执行。

● 宠物350万时代,“必须提高法律地位”

在这种情况下,虐待动物的事件持续增加。农林畜产食品部5月公布的《2024年宠物保护、福利实态调查》显示,登记的庞物犬、宠物猫数量为349.1607万只,创历史最高纪录。违反《动物保护法》的案件去年达到1293件,比2023年(1146件)增加12.8%,创历史最高纪录。动物团体认为,“动物囤养者”事件也会随之增加。

首尔市动物保护科相关人士表示:“因缓期执行而被释放的主人再次领养宠物反复虐待的事例比比皆是。急需制定对策。”

共同民主党在第22届议会选举中提出了修改民法等公约,但相关法案在国会已经1年没有进行讨论。在第21届国会上,相关法案最终也因任期结束而被废弃。

专家们强调,应该将动物的法律地位提升为“有生命的存在”,削弱所有权的盾牌,并修改法律,让公共权力积极介入。韩国圣经大学社会福利学教授金成浩(音)表示:“随意对待动物的态度最终会演变成对社会弱者的态度,‘动物囤养者’事件也会损害周边居民的健康和卫生。应该强化宠物登记制度,改善制度,使地方自治团体能够迅速掌握‘动物囤养者’并进行制裁。”


林在赫记者、李秀莲记者 heok@donga.com、lotus@dong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