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感谢他们(特别贡献者),他们来到韩国后喀布尔机场才发生了恐怖事件,真是万幸。如果再早一点,飞机起降不了了……”
林某(66岁)提前退休后,从2010年开始在阿富汗经营韩国语学堂和跆拳道道场。他在27日与《东亚日报》的通话中放下心说出了上述一番话。林某是法务部和阿富汗驻韩大使馆为支援阿富汗人特别贡献者的初期定居而征召的8名翻译志愿者中的一人。他说:“在全体阿富汗数千万人口中,他们是少数,但即便如此,我也想帮助他们在来到韩国迈出第一步时给予安慰。”
法务部在推进特别贡献者入境的同时,还通过非政府组织避难处等,招募了精通阿富汗语言和文化的翻译志愿者,与阿富汗有渊源的市民积极参与其中。林某想到自己幼年时期困难的“战后大韩民国”,从2010年左右开始在阿富汗进行志愿服务。他在阿富汗某地的地区社会和阿富汗国立大学内建立了韩国语学堂和跆拳道道场,对儿童进行教育。
林某说:“我在全罗道地区乡下长大,是吃着用美国援助的面粉和用玉米面做的面包、煮的粥长大的”,“我们在困难的时候得到了帮助,欠下了心债,因此有心在退休后去困难国家开展服务。”他说:“现在是我们还债的时候了”,“我会帮助他们,让他们在这里期间安心生活。”
也有人表示,将利用自己的入籍经验,帮助他们定居。2006年离开阿富汗、2016年加入韩国国籍的朴娜心(30岁)说:“我知道离开局势困难的祖国来到韩国有多困难,所以我想我理应站出来。”她还计划自愿提供韩国文化和韩国语教育等服务,让特别贡献者们能够轻松在韩国定居。此外,她还在讨论为阿富汗女性提供住处的方案。
不仅是单纯的翻译,还有人考虑如何帮他们融入地区社会。从2003年起在阿富汗进行了4年非政府组织活动的具某(52岁)和金某(48岁)夫妇正在考虑为先定居的移民和特别贡献者提供沟通窗口的方案。
受在基督教团体从事难民相关业务的父母的影响,3岁时在塔吉克斯坦生活并学习塔吉克语的金浩山娜、金大卫(20岁)双胞胎兄妹也参加了志愿活动。金大卫说:“我想和大学生活并行,即使再辛苦也要做自己能做的事情,所以报名参加了。”
李素贞记者、刘彩妍记者 sojee@donga.com · ycy@dong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