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世上的真相

Posted July. 19, 2019 07:57   

Updated July. 19, 2019 07:57

한국어

  根据观看者的位置以多样的面貌展现的山势。真正在山中时,很难把握其真实面目。不出林子,焉能看清林子?投身于事物,不一定就能了解事物的实质。当事人所不了解的世上的真相,有时很容易被旁观者看穿。只要不脱离狭隘的看法,我们的认识就只能是片面的、单方面的、主观的。想在这里点破,随着视角的不同,世事的道理也会有不同的解释。如此经常流于思辨性、理论性倾向,是宋诗的一个特点,也是与唐诗的不同之处。比喻事物实体或事件原委的成语“庐山真面目”,就来源于宋诗。

 望着庐山的瀑布,李白留下了了“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名句。郑澈在《关东别曲》中回敬式地描写了金刚山十二瀑布,并自豪地说:“如果李白现在来重新讨论,不敢说庐山瀑布比这里好。”接着他又说:“重新登上正阳寺真歇台,方能看见庐山(实际上是金刚山)真面目。”

 这一著名的庐山位于中国南部的江西省。宋朝的苏轼在尖锐的政争漩涡中经历了文字狱后被贬而途经该地区,在结束十天的庐山游览时,在庐山西北部的西林寺墙上留下这首诗。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陌生的《赤壁赋》,其作者就是苏轼,东坡则是他的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