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点评】激怒

Posted July. 29, 2008 03:18   

한국어

青瓦台有关人士表示,李明博总统在收到有关美国联邦政府下属机构美国地名委员会(BGN)在韩国令中把独岛标记为“未指定主权地区(Undesignated Sovereignty)”,则没有主人的岛屿的报告后,非常激怒的说,“怎么可能会有这种事情”。

但是在新闻底下的留言中比起美国或日本,批判总统的内容居多。有“国民才是该激怒的人”“像是在怪别人似的,这不是您总统的责任吗?”“应该向美国发火,为什么找一些无辜的下属发火呢?”等留言。这说明,总统的“激怒”无法充分的得到民心同感。

▷这恐怕是“激怒”过于频繁的原因。有关报导,李明博总统从当选时期开始,每当内部信息向外流失,言论干部性向等调查发生的时候,就激怒。执政后,也对青瓦台首席秘书长财产质疑,党内纷乱、部门利己主义还有最近发生的金刚山游客事件的拖拉报告,同样激怒。虽然经常发火但没有变化,难怪国民会如此讥讽。

▷而且,使用“激怒”“斥骂”“谴责”等词语只会给人们留下总统对下属不满的形象。一家企业的形象大使表示:“这让人感觉像是公司的总裁谴责下属职员。总统与总裁不一样,应该像石头般的沉重,并且发一次火也得有惊天动地的效果”。中央大学法学系教授李尚敦在网站指责:“前苏联的大韩航空007击落事件时,前美国总统罗纳德•里根的第一句话像 ‘野蛮行为’一样的辛辣的用语”,但是做法却十分冷酷。

▷同时,毫无过滤的传达总统的感情或话语的参谋阵也有责任。虽然借由总统的愤怒传达事件的严重性,并提高警戒心,但非得使用“激怒”等极端性词语吗?是否应该想一想,这样使用词语国民听了会怎么想。如果比“激怒”更发火,是否用“大怒”一词呢?

评论员 许文明 angelhuh@dong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