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IT强国韩国为什么没有“国际IT企业”?

Posted April. 30, 2008 06:23   

한국어

MC,苹果,Google,Yahoo,微软等为代表的美国投机企业已经成长为拉动世界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但是,在韩国很难找到类似的企业。可降低风险的企业活力不足和投机企业的消极姿态,导致以新商品开发以及创业维持的“投机生态链”不能达成很好的运作。

根据韩国情报产业协会,IT投机企业的数量从2005年的756家到去年为止骤减到了5945家。2000年时原本有170多家的投机企业最近也缩减到了100家以内。

投机公司Soft Band Venture公司的首席审查员说:“自从2000年投机泡沫失败以来,国内的年轻人即使有好的想法,也很少动创业的脑筋。”

投机企业公司的形态本身也有问题。尤其最近比起投资风险较高的新兴企业,投资回报较快的中坚企业和上市前企业更具吸引力。

根据韩国投机资金协会的资料,去年国内投机资金对于创业未满3年的企业投资的比重只限于36.8%。剩余资金全部投资于创业3年~7年(38.0%)的中坚企业或者创业7年以上的稳定企业(25.2%)。

美国硅谷风险投资公司的合伙人金韩(音译)说:“美国投机资金在对于新兴投机企业的培育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即使决定投资以后还会一直观察其经营状况,并提出商业战略。”

投机企业虽然成功率很低,但是一旦成功其对经济的贡献程度非常高。

在美国每100个创业构思中,只有10个有创业价值,而且仅1%的创意会形成实际投资。但是2006年美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的17.6%是由那些获得投机资金的企业来创造的,这些企业仅创造的岗位就达1亿400万个,销售额更达到了2兆3000亿美元。

被称为“国内IT投机1世代”的安哲秀研究所所长安哲秀说:“由于连带保证的金融惯行,创业者一旦失败就将要背负无限责任。只有创造了创业者可以在失败中获得经验,并能重新挑战的环境韩国才可能出现‘韩国版Google’,‘韩国苹果’。”



林雨宣 夫亨权 imsun@donga.com bookum90@dong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