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秋天的某个星期天,在京畿果川市首尔大公园猴笼前。四五岁左右的小男孩一直盯着笼内的猴群。相同年龄的其他小孩走马观花般看一遍,就被父母领着赶往其他地方,但是这名小孩却不一样。他看着猴子,时而点头,时而微笑,好像自己也成为猴子家族一员似的。就这样经过了1小时、2小时……。4个半小时以后,孩子才回到了坐在一旁长凳上的父母身边。
▷这是前天通过随时招生,考入仁荷大学的8岁“科学英才”宋柔根的故事。当时,宋柔根到底在想什么呢?他的父亲也非常好奇,但还是没有问。因为不知道听到回答之后,会不会对孩子的想法打“对错”。孩子要面对20、30年后的新世界,而父母过早的判断能有什么帮助呢?现在宋柔根提任何问题,父母还是做出同样的回答。就是回答说:“不知道”。当小孩问“山是什么”的时候,他们就带他去看了山。就是让他自己感觉,自己领悟……
▷宋柔根的集中力是从哪里来的呢?宋柔根父母的答案是奶奶的“好,好”教育。就是说,不是天生的能力。宋柔根的父母都是上班族,他们还抚养公婆和丈母娘。所以宋柔根6岁为止,都是奶奶和外婆负责抚养他。宋柔根的父母根本没有时间考虑早期教育。而奶奶们的教育没有别的,就是没有阻止孩子所做的事情,而是在一旁观看。即使小孩看蚂蚁挖洞都看了1小时也不会阻止。
▷就这样诞生了9个月学完小学、初高中12年课程的天才。最重要的不是寻找答案的才能,而是思索的力量。2×2的答案不一定都是4。宋柔根会先想一想“为什么会这样”。而父母在一旁帮助他解开思索之门。宋柔根领悟演算概念之后很容易就学到了微积分。宋柔根的“成功”不禁使人重新考虑学校教育体系。
评论员 宋大根 dksong@dong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