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索沃西部费伊雅(音译)地区在6年多时间里一直是联合国受保护(protectorate)地区,多数阿尔巴尼亚人和少数塞尔维亚人共同居住的该地区因1998年科索沃内战和1999年北大西洋公约组织(NATO)的轰炸一度成为废墟,之后依靠国际社会的援助重建了家乡。
避难到附近塞尔维亚和波斯尼亚的塞尔维亚人陆续回到了家乡,他们在联合国维和部队的保护下重建家园,重新开始耕种。
但他们只是少数。还有20多万塞尔维亚人没有回到家乡。塞尔维亚人恶名远扬的“种族大屠杀”和北约空袭以后,波斯尼亚人的报复等两个民族之间的反目成仇依然如故。联合国行政长官安东尼•汤姆森(音)称:“治安稳定到塞尔维亚人可以自由活动,但是不敢保证这种稳定会维持多长时间。”
两个民族在科索沃北部的冲突的仇视依然存在,去年科索沃发生了全境范围维持3天的暴动。
与塞尔维亚接壤的米特罗维察(音)地区被伊巴尔河彻底分为两部分,北边是塞尔维亚人,南边是阿尔巴尼亚人。甚至联合国机构车辆过河时,都要换上该地区的司机。
联合国难民事务高级专员公署(UNHCR)地区负责人伊格纳吉斯•马特伊尼(音)说,“科索沃人每晚都做塞尔维亚军人聚集到科索沃的梦。这对塞尔维亚居民来说是一个好梦,但是对阿尔巴尼亚居民来说绝对是一场噩梦。”
首都普里什蒂纳也不例外。2日,在城市中心连续发生了3起爆炸事件。科索沃RTK广播的记者钡藤•鲁格巴(音)反问说:“前美国国务卿奥尔布赖特访问科索沃2天前发生了爆炸案。这意味着什么呢?”他的意思就是,塞尔维亚人为阻止对科索沃友好的重量级美国人的访问而实施了恐怖行动。
实际上美国是科索沃阿尔巴尼亚居民的唯一希望。空袭科索沃的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成了科索沃的英雄。通往普里什蒂纳市中心的大道被命名为“比尔•克林顿路”,高层建筑外墙上悬挂着他的大型照片。
科索沃地区到处都贴着“科索沃独立是建立巴尔干和平的唯一出路”等标语。这对饱受塞尔维亚人的各种迫害和差别待遇的阿尔巴尼亚人或许是理所当然的主张。
但是周边国家的看法却不同。首先塞尔维亚不可能那么容易分让领土。德国政府机构THW职员、克罗地亚出身的吉佳•左惟其(音,30岁,女)反问道:“如果没有外国支援,连生计都不能维持的他们如何建立自己的政府。”
实际上,科索沃的失业率达到62%,贩卖人口和组织犯罪活动猖獗。现在居住在科索沃的人口为220万,但是将近一半的100万人为挣钱在外国漂流。解决科索沃问题的方法究竟是不是独立?这是留给国际社会以后要考虑的非常艰难的课题。
klimt@dong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