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观点] 危机警报

Posted September. 09, 2004 22:09   

한국어

“呆在家里不要外出,请跟着电视和广播做(Go in, stay in, tune in)。”这是英国政府针对恐怖事件和自然灾害,上个月分发给每个家庭的“危机对应法”核心守则。英国政府还开通了介绍详细内容的网站。但发生了意外变故。一名叫做托马斯·斯库(音译)的大学2年级学生制作了与政府网站一模一样的模仿网站。在“如果大厦外发生爆炸,考虑到发生第2次爆炸的可能性,请呆在屋里”的行动守则下面,斯库注释了“最近,恐怖分子不会只安置一个炸弹”的内容。

▷惊慌失措的英国政府向斯库发送电子邮件说:“国民有可能因此混淆,请关闭网站。”但斯库回复说,看到模仿内容后,更多的人感到有趣。BBC网络版报道说,该“事件”反映了深埋在英国人内心的恐怖心理和精神状态。制作模仿网站的目的在于搞笑,但英国政府简单明了地归纳了危急时刻的行动要领并宣传具有特殊的意义。因为,实际上,在面临危机时,行动与常识正好相反的人不在少数。例如,在烟雾弥漫时,不但不逃避,反而试图穿过烟雾。

▷美国在发生“9.11”恐怖事件半年后,准备了宣传恐怖威胁等级的警报体制。从绿色、白色、黄色、橙色到红色,危险等级依次递增。起初,市民们感到紧张,但现在甚至怀疑是不是“子虚乌有的警报”。美国国民中出现了“警报疲劳综合症。”上月1日公布的上升1个等级的“橙色警报”还被怀疑为针对在民主党全党大会后支持率上升的总统候选人克里的政治筹码。

▷在韩国,国家安全保障会议(NSC)公布了“国家危机管理基本方针”。根据关心(绿色)、注意(黄色)、警戒(橙色)、严重(红色)等不同等级,政府部门以及相关机关制定了对应方案。虽然制定了有关安全、灾难、核心产业等3个领域30个不同危机情况的对应方案,但对现在处于什么危机等级没有任何表示。如果不能正确确定危机等级,“危机管理”又有何用?

评论员 金顺德 yuri@dong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