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和前年韓國工業用電量連續兩年下降。這是自1999年開始進行相關統計以來,除新冠疫情外首次出現這種情況。這是警告稱,隨着與中國產品的全球競爭激化、內需嚴重萎縮,韓國的製造業正在陷入嚴重的停滯狀態。在美國特朗普政府的關稅炸彈即將打擊出口的情況下,電動汽車電池等期待成爲新一代增長動力的產業也陷入了無底深淵。
據韓國電力透露,2023年和2024年產業用電銷售量分別比前一年下降1.9%和1.5%。代表性的實物指標——電力銷售量持續減少,從側面證明了製造業生產活動的萎縮非常嚴重。韓國是世界第六大製造業強國,鋼鐵、石油化學、半導體、汽車等主要出口產業大部分都是電力消費行業。最近兩年間,產業用電費上漲70%,活計減少的製造企業紛紛關閉工廠,停止生產。
從去年起,因中國產品的傾銷攻勢而受損的韓國鋼鐵、石化企業不斷縮短作業時間或停工。從上個月起,由於美國對汽車及零部件徵收關稅,相關中堅、中小企業的生產也在急劇減少。今年第一季度產業用電量也比去年同期減少3.6%,電力銷售量連續3年減少的可能性增大。
雪上加霜的是,負責製造業未來的新事業領域的前景正在惡化。在除中國以外的其他全球市場上,韓國充電電池企業3月份的佔有率爲40.3%,被42%的中國超越。因電動汽車需求放緩而遭受打擊而出現赤字的韓國電池企業舉債支撐,而世界排名第一的中國寧德時代則以堅實的本國需求爲基礎實現盈利,並大幅擴充資本,對歐洲等地展開攻擊性投資。
在內需停滯拉低經濟增長率的情況下,出口製造業是推動韓國經濟前進的唯一增長動力。隨着製造業基礎的弱化,1990年代超過20%的工作崗位中製造業就業者比重也減至15.5%。在無法期待未來的領域,要通過併購提高結構調整速度,但爲了能夠讓必須守護和培養的產業度過眼前的青黃不接,要不惜提供補貼、調整電費等可能的支援。
熱門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