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和中國10日至11日在瑞士日內瓦舉行貿易談判並達成協議,同意在90天內各自下調對對方加徵的關稅115個百分點。英國《金融時報》當地時間12日報道稱,雙方約三週前曾在美國華盛頓祕密會晤。有分析認爲,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與中國財政部長藍佛安當時在華盛頓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部地下一層會面,成爲促成日內瓦突然達成降稅協議的關鍵。
貝森特與藍佛安曾出席4月21日至26日在華盛頓召開的二十國集團財長會議、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與世界銀行春季年會,雙方藉此契機自然會面,並就雙邊貿易問題進行了討論。這也是自今年1月特朗普政府上臺以來,美中高層官員首次面對面會談。兩國財長一致認爲,“進一步的貿易戰將對雙方造成重大打擊”,此共識最終促成了關稅下調協議。美國智庫“民主保衛基金會”高級研究員克雷格·辛格爾頓在接受《金融時報》採訪時表示:“日內瓦協議之所以能如此迅速達成,說明美中兩國經濟狀況都比各自公開承認的更加困難。”
不過,專家指出,兩國最終達成全面協議仍面臨艱難過程。美國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中國問題專家斯科特·肯尼迪表示,儘管全球金融市場可能因日內瓦協議而暫時鬆一口氣,但危機並未解除,未來的貿易談判將如“過山車”般起伏。
根據日內瓦協議,美國把對中國商品的關稅從145%下調至30%;中國也把對美國商品的報復性關稅從125%降至10%。金融分析機構凱投宏觀預計,若將各類附加費用計入,美國對中國產品的實際綜合關稅約爲40%,中國對美國產品的關稅約爲25%。
林賢錫 lhs@dong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