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暴增的超差距技術竊案……不高築“法律圍墻”就無法阻止

暴增的超差距技術竊案……不高築“法律圍墻”就無法阻止

Posted January. 10, 2024 08:01   

Updated January. 10, 2024 08:01

한국어

據悉,去年試圖將韓國的半導體技術轉移到海外時被揭發的案件有13件,創下了歷史最高紀錄。也就是說,搶奪占出口20%左右的核心產業尖端技術的嘗試越來越多。在韓國內企業工作的這些人盜取技術跳槽到中國等地的情況很多。這就是為什麽有人指出加強對賣國的“產業間諜”的處罰迫在眉睫的原因。

以前每年只有1件的半導體技術海外流出在2019-2021年增加到每年3-6件,前年和去年分別增加到9件和13件。到去年為止的6年間,96件揭發件數中半導體最多,達38件,顯示器、汽車、二次電池等其他產業外流的事例也在增加。三星電子的前部長級官員跳槽到中國企業時,泄露18納米DRAM工程信息和大宇造船海洋(現韓華海洋)前職員把韓國型潛艇的設計圖全部轉讓給臺灣,這不僅會給相關企業帶來損失,還會威脅國家安全。

現行產業技術保護法規定,向國外泄露技術的人可以處以“1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15年以下罰款”,如果竊取國家核心技術,可以處以“3年以上有期徒刑和15億韓元以下罰款”。但大法院的量刑標準只有明顯低於最高刑的1-6年有期徒刑,而且以緩期執行結束的情況居多。對造成嚴重傷害的重大犯罪的處罰力度非常低。

因此,國會正在討論修改產業技術保護法。其中包括對產業間諜最多處以65億韓元的罰款、賠償限度也從損失金額的3倍提高到5倍的內容。但是,把產業間諜視為相當於間諜罪的犯罪、並處以7年以上有期徒刑的方案,在爭議後被排除在外。再加上朝野政黨考慮到沒有舉報就很難揭發的產業間諜犯罪的特性,決定給舉報人免責的條款上出現了意見對立,修正案能否通過也是未知數。

顯示器等現有引領韓國經濟的主力產業已經隨著核心技術、人力流向中國,喪失了超差距競爭力和技術主導權。最近發生的核心技術泄露造成的損失規模以每件數萬億韓元為單位暴增。包括美國在內的發達國家為了防止技術外流,建立高法律和制度的高壁壘時,韓國企業因法院和國會的遲緩應對,差點眼睜睜看著開發出的尖端技術被人盜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