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美國限制尖端領域投資… 要應對技術競爭的擴大

美國限制尖端領域投資… 要應對技術競爭的擴大

Posted August. 11, 2023 07:49   

Updated August. 11, 2023 07:49

한국어

美國總統拜登發布了限制對中國的人工智能、量子計算機、尖端半導體等3種核心技術領域進行投資的行政命令。美國風險資本和私募基金等從1年後開始不能對最新半導體集成電路設計和超級計算機、量子傳感器等領域的中國企業進行投資。不顧華爾街大戶投資公司的反對,美國政府甚至開始限制民間投資。

白宮的行政命令是繼控制對華半導體設備等出口之後,從源頭上切斷資本流入的強硬措施。這是為了切斷以未來尖端技術為目標流向中國的資金來源,比去年強化針對中國的海外投資審查更進了壹步。如果美國主導的全球投資公司的資金中斷,中國的技術開發速度勢必放慢。以合資公司的名義吸引美國企業投資後,試圖轉讓技術也將變得不可能。也就是說,中國技術企業和美國資本實力相結合的全球收益模式將消失。

美國也有調整限制水平的動向。當初討論的生物和環保領域被排除在外,通過股票和基金等間接投資仍然可以。據外電報道,在今後的具體方案中,只有“最尖端技術的銷售比重超過50%的中國企業”才能成為對象。這意味著禁止投資對象將僅限於中國創業企業和中小企業。盡管如此,需要大規模投資的初創企業將失去支撐技術革新的資金實彈,從這壹點來看,必然是相當大的打擊。

問題是,如果美國今後要求韓國對此次措施給予協助,韓國可能會陷入尷尬的境地。華盛頓早就開始大聲“要求同盟國采取類似措施”。壹直擴大各領域、提高強度的美國對華限制今後也很有可能陸續追加。雖然美國高層官員接連訪問中國,管理兩國關系,但政府的對華強硬基調沒有改變。

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對華“去風險化”的影響將慢慢、長期性地湧來。片面分開特定措施、認為“對韓國影響有限”的分析還為時尚早。在持續數十年的美中技術霸權競爭中,應該徹底分析共存的機會和威脅因素,制定經濟、外交戰略。為了能夠將“脫中國”的海外資金轉移到韓國,應該擴充投資環境等,表現出更加機敏地應對變化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