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具有用適當的隱喻說服人的才能。瓊•哈利法克斯也是這樣的人。他是崇山大師的弟子、世界級的禪師、作家、優秀的醫療人類學家,他提出的“金繼”隱喻具有微妙的說服力。
眾所周知,“金繼”是指粘碎瓷器的日本式技法。該技術是將破碎的位置用漆粘合劑粘貼,用金粉填充接縫,復原陶瓷。它毫不掩飾地暴露出破碎的痕跡,賦予陶瓷新的認同感。相同又不同,在同壹位置生成的美麗。
哈利法克斯把“金繼”作為對人類生活的隱喻。對他來說,修繕後的陶瓷器隱喻了“虛弱、不完整,但同時也是美麗、堅韌的人類心靈”。人因傷而分裂、破碎、殘缺的心,如果像陶瓷壹樣重新粘和上去,就會變得更美麗、更強大。但這並不意味著在所有情況下,所有傷口都可以適用。因為對於那些承受不了傷害,過著抵押生活的人來說,這是非常殘忍的話。而且即使碎,也要適當的破碎才能修補。但是,在適當的情況下,傷口和痛苦可能會成為“開發不被風動搖、站穩腳跟的更強大的能力”的契機。也就是說,雖然修繕後的陶瓷不能像以前壹樣能回到過去的樣子,但即使有傷口,也許因為有傷口,所以有可能成為具有與以前自己不同的美麗和價值的人類。
經常去日本旅行的哈利法克斯在雖然有修補過的痕跡,但依然美麗的陶瓷中發現了治愈傷口的隱喻。如果說受到傷害是不可避免的宿命,那麽就像破碎的陶瓷通過金繼變得完整壹樣,我們也不應該隱藏或拒絕這種傷口,而是作為壹種金繼來“修補”我們的心,成為更加堅固和珍貴的存在。真是溫暖智慧的思維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