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制造業強國”德國經受考驗……“依賴中國”的韓國經濟也不能掉以輕心

“制造業強國”德國經受考驗……“依賴中國”的韓國經濟也不能掉以輕心

Posted August. 25, 2022 07:53   

Updated August. 25, 2022 07:53

한국어

  歐洲最大經濟大國德國正面臨嚴峻的考驗。隨著從俄羅斯進口的天然氣供應量急劇減少,能源價格暴漲,由此引發的通貨膨脹正在惡化。據《東亞日報》現場報道,巴斯克等德國主要企業因受旱災影響,工廠開工率下降,處於中斷生產的境地。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對明年德國經濟增長率的預測值為0.8%。還有預測稱,德國將面臨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最嚴重的經濟困難。

 德國的危機始於從俄羅斯與烏克蘭戰爭引發的能源不足問題。德國的天然氣對俄羅斯的依賴度達到55%,在國際社會對俄制裁和俄羅斯出於報復性中斷天然氣供應後,德國受到了直接打擊。也就是說,壹直依靠俄羅斯廉價能源的德國的增長戰略被回旋鏢打中。

 出口比重較高的德國的經濟結構也因劇變的外部形勢而動搖。德國企業因最大出口國中國“封城”控制新冠疫豐和增長放緩導致出口減少而陷入苦戰。由於美中之間的沖突、俄羅斯和中國對抗美國的密切關系、國際社會對此進行牽制的動向等,對華出口之路變得更加狹窄。激化的新冷戰正在把德國經濟逼往懸崖邊上。

 德國的這壹情況也給韓國帶來了很多啟示。韓國的海外能源依賴度和出口比重也和德國壹樣高,同時也是包括美中矛盾在內的新冷戰中暴露在地緣政治危機中最多的國家。雖然存在中國以薩德等為由進行經濟報復的可能性,但半導體對華(包括香港)出口達到60%,電動汽車電池零部件對中國的依賴度反而增加。也就是說,如果激化的美中矛盾冒出火花,韓國隨時都有可能處於德國壹樣的處境。

 新冷戰推動的全世界本國中心主義和能源保護主義動向也愈演愈烈。韓國是世界第五大能源進口國,依靠出口生存的韓國將很難避免遭受打擊。在通貨膨脹的浪潮中,又籠罩上了經濟停滯的陰影。綜合危機的余波比預想的要強、持續時間更長的可能性更大。

 如果不減少對特定國家的過度依賴,新冷戰帶來的風險應對將變得不可能。政府要加快供應鏈和出口市場的多元化。現在應該檢查能源和糧食安全狀況,並仔細考慮核心戰略物資的供求情況。應該以德國為反面教材,制定能夠靈活應對急劇變化的對外狀況的長期的、多方面的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