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李在明、尹錫悅把新冠補償作為頭號公約……看不到增長引擎的十大公約

李在明、尹錫悅把新冠補償作為頭號公約……看不到增長引擎的十大公約

Posted February. 15, 2022 07:45   

Updated February. 15, 2022 07:45

한국어

  共同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李在明和國民力量黨總統候選人尹錫悅上周末結束候選人登記,發表了十大競選公約。作為頭號公約,李在明提出了「完全克服新冠疫情和完全支援受害小工商業者」,尹錫悅也提出了「克服新冠緊急救助及後新冠計劃」。有人指出,對於處於極限狀況的個體戶來說,理應得到合理的補償,但由於對個別經營者的損失規模都沒有準確掌握,所以兩名候選人都只考慮到全體550萬名個體戶的選票而提出了公約。

 兩名候選人的其他公約在新冠疫情之後能否引導經濟走上可持續發展的道路,也存在不少疑問。李在明表示要在數字化大轉變上投資135萬億韓元,創造200萬個工作崗位,開啟國民收入5萬美元的時代。但是,通過「開發連帶式」政府主導的投資,提高已經進入發達國家的韓國經濟的增長動力並非易事。尹錫悅表示:「要成立專門機構,通過推進規製革新,創造好的工作崗位。」但是,如果沒有新實施一項限製時取消兩項限製的美國「以二換一製」等具體方法論,也有可能像歷屆政府一樣只是口號。

 李在明還把「全民基本收入」納入公約。明年每人發放25萬韓元需要12.9萬億韓元,如果想在任期內增加到100萬韓元,每年需要51.6萬億韓元。如果為籌集財源而推進的國土擁有稅等碰壁,只會使國家債務劇增。尹錫悅在十大公約中包括了30萬套青年原價住宅等房地產供應方案。由於出售價格比市價便宜,不僅需要數萬億韓元的預算,而且在首都圈也很難確保那麽多的土地。

 更大的問題是兩名候選人的公約中看不到對韓國經濟面臨危機的思考。(一旦當選)5月份就要負責國政,與因全球通貨膨脹和利率上調導致的經濟停滯、財政和貿易收支的「赤字雙胞胎」、過度的國家債務導致的國家信任度管理問題進行搏鬥。到那個時候,就會暴露出表面輝煌的大選公約是多麽不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