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地下室裏的孩子

Posted March. 31, 2021 07:20   

Updated March. 31, 2021 07:20

한국어

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說《卡拉瑪佐夫兄弟》中出現的人物伊凡提出了這樣的問題。如果幸福是以某人的犧牲為前提的話會怎麽樣呢?例如,如果為了多數人飽腹幸福安康而必須有一個孩子要遭受嚴刑拷打而死,我們能接受這樣的社會嗎?幻想文學巨匠厄休拉·勒圭翁在《離開歐梅拉斯的人們》中展現了這種存在的狀況。當然也有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影響。

小說的背景是充滿幸福的名叫歐梅拉斯的城市。有氣派的建築物、動人的音樂、盛大的慶典等,幾乎所有的地方都是完美的。但是,要維持這個城市,就必須滿足一個“嚴格而絕對的”條件。即必須有一個孩子在令人窒息的地下室裏悲慘地生活。不能友好對待那個孩子。沒有人知道為什麽會存在這樣的條件。他們就像海德格所說的,只是被“拋到了”上述存在之中。

被關在連窗戶都沒有的臟亂地下室裏、在痛苦中掙紮的孩子,雖然看起來只有6歲,但實際上都已經10歲了。這是由於營養不良和置之不理造成的。歐梅拉斯的公民都知道孩子的存在。有的人曾親自確認過,有的人則聽說過。雖然可以把孩子從地下室拿出來清洗,讓他舒適生活,但如果這樣,人們就必須放棄至今為止享受的繁榮、美麗和快樂。因此,大部分人明知道地下室裏發生了可怕的事情,卻置之不理。也就是說,為了多數人的利益,沒有辦法。但也有少數人看著孩子,對這一“可怕的矛盾”打個寒噤,離開了這座城市。主要是年輕人。

勒圭翁的寓言小說把讀者扔進了為難的問題中。如果多數人的幸福是以少數人的悲慘為前提,應該如何接受?隱喻為地下室裏孩子的存在是誰?誰能為那個孩子、那些少數人的傷痛、痛苦和眼淚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