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悲傷的形態

Posted March. 15, 2021 07:23   

Updated March. 15, 2021 07:23

한국어

描寫妳自己的悲哀和心願,妳的壹閃即逝的念頭和對美的信仰——以由衷的、平心靜氣地、謙恭的誠摯態度去描寫。―選自萊內•馬利亞•裏爾克《給年輕詩人的信》

 在冰柱懸掛的冬日早晨,揮毫亂寫的發潮的日記本、安徒生的雪之女王、變短的4B鉛筆、腌泡菜的媽媽和奶奶、圍墻野玫瑰的豆綠色尖刺、搓奶奶汙垢的媽媽的後腰、溫順的奶奶的體味、在死去的奶奶臉上揉搓的媽媽、如果描寫悲傷的話,難道是這些背影嗎?

 正如墓碑上記載的“玫瑰啊,哦,純粹的矛盾”,裏爾克愛上了玫瑰。他被玫瑰花的花刺刺傷,得了破傷風離開了人世。死在小小的刺上,死在微小的傷口上,這是微小的死亡,亦是微小的悲傷。

 我的第壹本詩集《我向天使學了話》問世時,我被問的最多的問題是悲傷是什麽。悲傷和快樂組成了人的身體,只有感受到悲傷的存在時,我們才逐漸接近人類的本質。從小的方面來說,人長大,用胳膊和腿踩在這個世界上,看世界,觸摸和感受世界,人類擁有的雙翼,即只能用雙耳聽到悲傷的存在,對於哭鬧撒嬌的年齡,呼吸中斷的人無法再開口的存在的學問,直到現在才聽到成就“我”的“存在和喪失”。

 奶奶的墳墓邊,白色玉蘭晃動的時候,只能趴著哭,媽媽的眼睫毛顫抖的時候,窗外路燈下閃爍的雪花,充滿純真矛盾的這面和那邊的世界…我們向著光的壹斑,悲傷來的方向輕輕地坐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