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韓國歷史學者:“各種北方民族歷史研究,是阻止‘中國歷史崛起’的對策”

韓國歷史學者:“各種北方民族歷史研究,是阻止‘中國歷史崛起’的對策”

Posted March. 10, 2021 07:32   

Updated March. 10, 2021 07:32

한국어

在中國黑龍江省東北部面積為12萬平方公裏的三江平原中,發現了類似在圖們江、沿海州一帶發掘出的房屋基、陶器的遺跡。這些在圖們江流域興起的沃沮系文化北上直至三江平原的痕跡。以農耕為生的沃沮人在北方找到的肥沃土地上生活了300多年,建立了巨大的城址。在這裏發現了250多座城址,其中最大的城址超過了風納土城的規模。

慶熙大學歷史系教授姜仁旭上個月出版的書籍《沃沮和挹婁》中記載了對沃沮和挹婁重新發掘的考古成果。沃沮和挹婁是分別存在於公元前4世紀至公元246年和公元前4世紀至公元559年左右的北方民族。姜仁旭10年來往返於俄羅斯、中國和韓國,對鮮為人知的北方民族沃沮和挹婁進行了研究。他最近在接受《東亞日報》采訪時表示:“研究各種北方民族的歷史,將成為阻止中國歷史膨脹主義的對策。”

通過姜仁旭的研究新近被公開的事實大體分為兩種。此前,幾乎沒有研究人員認為在三江平原發現的城址是沃沮人建造的。但據姜仁旭研究的結果,三江平原的各種文物與沃沮人的文化完全相同。如果考慮到沿著有利於種植雜糧的地區移動的沃沮人的習性,也可以說明移動路線。姜仁旭解釋道:“與這本書出版相似的時期研究三江平原的中國學者們也承認這個城址的主人是沃沮人。”

在中國黑龍江下遊橫跨松花江流域的挹婁地區發現了被推測為是公元前4世紀制造的鋼鐵化的鐵斧,這也是姜教授首屈一指的學問成果。這不僅是中國,也是全世界最早的時期。

研究幾乎沒有國內研究人員的北方民族的姜仁旭教授經常被問及“北方民族的歷史是不是韓國的歷史”。他說:“研究北方民族的歷史時,區分你的東西和我的東西,是歪曲韓國歷史的捷徑。有必要采取直面歷史多變性潮流的態度。”


全采恩記者 chan2@dong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