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6月25日早晨

Posted June. 23, 2020 07:33   

Updated June. 23, 2020 07:33

한국어

6·25戰爭爆發前,韓國軍隊共有8個師,約9.5萬人,38線上部署了4個師。朝鮮軍有10個師團,17.5萬人,多8萬人左右。38線上的兵力差更大,部署了7個師和戰車旅。提到韓國和朝鮮的戰鬥裝備差距時,經常舉出朝鮮軍隊有242輛戰車、韓國軍隊連壹輛都沒有的例子,但同樣重要的是炮兵火力。在現代戰爭中,野戰炮的決定力遠超出常人想象。炮兵火力幾乎相差6倍。

當天發生了更奇怪的事情。朝鮮軍大部隊集結在38線,開始準備戰爭,韓國軍不可能沒有察覺到異常征兆。雖然有諜報上報,但得到的答復是要組成強有力的諜報隊進行確認。那支諜報隊前往偵察時,遭遇了開始南侵的朝鮮軍主力。國軍也察覺到了異常征兆,壹個月以來都在下達非常警戒令,6月23日卻解除了警戒令。以壹段時間以來受苦受累為由,把壹半的兵力都放出去外宿。24日,師長們為了參加陸軍軍官俱樂部的宴會來到了首爾。這是眾所周知的事情,但很多人不知道壹個月前主要指揮官被更換的事情。就算指揮官換班是定期人事安排,也不能壹次全部換掉。當時的狀態,是幾乎所有的指揮官都不掌握現場或部隊的情況。

在客觀戰鬥力不到壹半的情況下,防禦計劃缺乏現實性。師團的團部署得效率低下,根據白善燁將軍的證言,2、3線防禦線也沒有建立。這是因為“寸土必爭”的名分論。即使實力占優,但對方準備充分,如果不確信是壓倒性的勝利,戰爭也不會輕易爆發。反之,即使戰力占優,如果戰術應對準備不當,戰爭準備不充分,戰爭就會發生。6·25戰爭的慘痛教訓不就是這個嗎? 歷史學家


金成景記者 tjdrud0306@dong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