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韓國研究組首次科學證明北中海洋垃圾流入韓國的過程

韓國研究組首次科學證明北中海洋垃圾流入韓國的過程

Posted November. 05, 2016 07:18   

Updated November. 05, 2016 07:54

한국어
韓國研究組查明了來自北韓和中國的海洋垃圾沿著東海岸流入韓國近海的事實。雖然海洋垃圾流入問題一直被提起,但科學地查明其過程尚屬首次。


 韓國海洋科學技術院(KIOST)海洋物理研究部長組的樸英奎4日表示,與海洋衛星中心首席研究員小組的趙誠益一起共同確認了今年8、9月期間來自北韓鹹鏡北道和中國延邊一帶的海洋垃圾流入韓國東海岸的事實。


 研究組9月對在江原江陵海域發現的海洋垃圾的移動路徑通過自行開發的計算機模擬程序“海洋浮遊物移動擴散模式”進行了分析。其結果弄清了一個事實,江陵市一帶的垃圾是8月28日左右從圖們江附近流入大海並乘著海流南下而來的。源自中國和北韓的垃圾經過圖們江流入了東海。


 研究組爲了確認該事實,同期通過韓國産海洋觀測衛星“千裏眼”對東海附近海洋浮遊物的濃度進行了分析。千裏眼是一種可以全天候24小時監視韓半島周邊海洋的靜止軌道衛星。通過千裏眼衛星可以確認漂浮在海面上的浮遊物濃度越高其吸收太陽光的量也越高。確認結果顯示,浮遊物正如計算機模擬實驗演示的那樣從韓半島北側沿著東海岸向南移動。9月6日在江陵近海的浮遊物濃度爲每立方米0.7克,與往年相似,但在2周後的20日這一數字變成了每立方米1.3克,是往年的2倍。


 趙研究員表示,“經確認,此次流入的海洋垃圾是由今年8月在圖們江附近發生的洪水所致。”並稱,“包括垃圾等在內的諸多浮遊物順著江水從陸地流入大海、不僅是國內在海外這種垃圾也會順著海流流入進來的事實也將得到確認。”實際上9月17日在江陵一帶的海邊曾發現衆多在中國銷售的丁烷氣罐和礦泉水瓶。


 KIOST院長洪奇勳表示,“通過海洋浮遊物移動擴散模型對千裏眼衛星的視頻進行分析,今後就可以看見綠藻、褐藻以及海洋垃圾的移動。”並稱,“相信這將有助于爲在海洋和沿岸發生的國際爭端提供科學依據。”


宋京恩記者 kyungeun@dong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