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電視史劇教父辛奉承

Posted April. 21, 2016 07:23   

Updated April. 21, 2016 07:52

한국어

1961年,國防部懸賞300萬圓公開募集劇本,按現在的價格計算,大約相當於3億韓元。最後獲得該獎的是江原道江陵的一位小學教師。他曾在《現代文學》上發表詩歌,從而進入文壇,但因為僅靠寫詩不能維持生計,為稻粱謀而嘗試了新的形式。得到獎金後得意洋洋的他,大方出手,在首爾的一家洋裝店為20多位朋友量身定做了洋裝。

但是,接下來的事情卻讓他摸不著頭腦,“恐怕約稿的信件會把自己壓死”,他的這種擔心到頭來發現只是自己的錯覺,沒有任何地方向他約稿,他悄悄地返回了江陵。但這期間寫劇本的經驗,成為他後來登頂大韓民國電視史劇第一人的基礎。這是前天去世的83歲元老劇作家辛奉承的故事。

他的出現,使得以野史為中心的史劇,開始向以大量閱讀和考證為基礎的正統歷史作品轉變。從50歲開始傾力創作的代表作《朝鮮王朝500年》,便脫胎于《朝鮮王朝實錄》。當時《朝鮮王朝實錄》還沒有翻譯成韓國語,他自己結結巴巴地閱讀,有時還會請教漢學家,硬是把原著通讀了2~3遍。“《朝鮮王朝實錄》的韓國語譯本共有413卷,每天讀100頁,也要花費4年的時間。一般情況下,都會精疲力盡,無法全部讀完。我自己40年的歲月都是手捧著該書度過的。”這是他在接受一次採訪時所說的話。

和歷史考據不同,如今是史劇受歡迎的時代。他把歷史事實和人文想像力結合,為正史的大眾化做出了貢獻。他的去世令人扼腕。被貶低為斜眼奸臣的韓明澮,連夫人也被打上背叛者烙印的申叔舟,通過辛奉承的史劇獲得了重新審視的機會。更為重要的是,他重新改正了被殖民史學壓制的對朝鮮王朝的歷史認識,他對自己的貢獻充滿自豪。他強調“不要學歷史,而是要從歷史中學習”,他留下的話語令人感銘肺腑:“在朝鮮時期,國王從未為所欲為。士人們向國王直言相諫,踐行所學;大臣們也沒有盲目地跟隨國王。”



評論員高美錫 mskoh119@donga.com